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遗传、杂种优势与亲子相关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振

作者: 孙振;莫乔程;程备久;谢传晓;林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雄穗分枝数;广义遗传力;杂种优势;亲子相关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2 年 02 期

页码: 31-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15个玉米F1代杂交种及8个亲本自交系为材料,在两种氮环境下研究了玉米雄穗分枝数的遗传力、杂种优势及亲子关系等。结果表明,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和基因型×氮水平互作差异,广义遗传力达0.52~0.86。该性状F1杂交种呈近中亲遗传和超显性遗传共存的特点,大多数组合表现出正向杂种优势。亲子相关分析表明,F1雄穗分枝数与父本、高亲值及中亲值之间相关性较高。研究结果为玉米育种关于雄穗分枝性状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穗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侯有良,卢宝红,钟改荣,陈喜明,赵篆芳. 2003

[2]六棱大麦杂种优势和亲子相关的研究. 郭军,王赛勤. 1995

[3]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在杂交后代的表现. 魏良明,戴景瑞. 2005

[4]冬小麦杂种一代优势及亲本选配研究. 田笑明. 1992

[5]桃光合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张斌斌,姜卫兵,韩键,化香平,谢智华,俞明亮. 2011

[6]玉米雄穗主要性状QTL定位分析. 贾波,崔敏,印志同,严卫古,谢庆春. 2018

[7]基于SNP标记的玉米雄穗主要性状QTL定位分析. 贾波,崔敏,谢庆春,严卫古,印志同. 2019

[8]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定位及qTBN5近等基因系构建. 代资举,王新涛,杨青,王艳,张莹莹,席章营,李保全. 2018

[9]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目和雄穗重的主效QTL的定位. 王迪,李永祥,王阳,刘成,刘志斋,彭勃,谭巍巍,张岩,孙宝成,石云素,宋燕春,王天宇,黎裕. 2011

[10]基于混池测序及遗传图谱定位玉米雄穗分枝数基因. 周步进,韦绍丽,何静丹,覃嘉明,郑加兴,黄安霞,时成俏,王兵伟. 2024

[11]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 张莹莹,张君,孙海潮,张盼,董文恒,李永江,史丽丽,卢道文,张凤启,庞文喜. 2024

[12]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 qTBN7定位分析. 田然,张晓聪,郑雷,李新海,朱汉勇,翁建峰,吕香玲,王宏伟,杜万里,李凤海. 2019

[13]利用高密度SNP芯片定位玉米雄穗分枝数QTL. 徐翠,许理文,葛建镕,张华生,王元东,路运才,王凤格. 2022

[14]广适高产玉米杂交种金玉506穗部性状改良效应. 郭向阳,兰琴英,王安贵,祝云芳,刘鹏飞,陈泽辉. 2017

[15]玉米4类种质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刘祥,李凤艳,彭泽斌,刘新芝,张兴华,韦继兴. 2000

[16]SUWAN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 陈泽辉,高翔. 2000

[17]玉米种子杂种优势的利用. 王浩,贾刚民,赵文耀,崔钢钦. 2001

[18]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郑永战. 1993

[19]玉米Tuxpeno种质与我国骨干系间杂种优势的关系. 郭向阳,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邬成,李娟. 2011

[20]玉米氨基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祁新,赵颖君,梁军,邬信康.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