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宪龙

作者: 杨宪龙;同延安;路永莉;马海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差减法;15N标记法;改进计算法;综合评价体系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5 年 26 卷 07 期

页码: 2203-22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氮肥利用率是农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普遍关注的焦点,合理计算氮肥利用率是实现农田氮素优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鉴于我国农田氮肥利用率测定值偏低,且存在很大变幅的事实,国内学者针对传统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尝试.本文首先综述了传统氮肥利用率在概念和计算方法上存在的种种缺陷,然后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学者提出的计算农田氮肥利用率的几种常见的替代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建议在正确理解氮肥用量、作物产量、氮肥利用和损失之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现状的农田氮肥利用状况评价体系.

分类号: S14-3

  • 相关文献

[1]解释与改进差减法氮肥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田昌玉,左余宝,赵秉强,唐继伟,林治安. 2010

[2]基于长期氮肥示踪试验评估氮肥利用率算法的合理性. 巨晓棠,田雪,冀宏杰,田昌玉. 2024

[3]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评述. 田昌玉,林治安,左余宝,孙文彦,车升国,程明芳,赵秉强. 2011

[4]氮肥利用率的问题与改进. 田昌玉,孙文彦,林治安,赵秉强,李志杰. 2016

[5]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某水产科研院所为例. 赵蕾,方平,展进涛,杨子江. 2012

[6]基于AHP法的东方百合切花品质综合评价体系. 李冲,任爽英,黄璐,冯冰,刘春,董丽. 2010

[7]辣椒种质资源苗期耐热性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雷刚,方荣,周坤华,陈学军,袁欣捷,黄月琴,李歌歌,谢媛媛,宋小民. 2025

[8]天津滨海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王立艳,潘洁,于彩虹,陆文龙,程文娟,肖辉. 2011

[9]鲁梅克斯K-1草粉猪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的测定. 任继平,李德发,谯仕彦,张丽英,邢建军. 2004

[10]化肥减施对日光温室越冬长茬番茄氮肥利用率及去向的影响. 张怀志,唐继伟,袁硕,冀宏杰,黄绍文. 2020

[11]不同土壤添加剂对太湖流域小麦产量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 潘复燕,薛利红,卢萍,董元华,马资厚,杨林章. 2015

[12]栽培模式对杂交粳稻常优5号根系形态生理性状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褚光,周群,薛亚光,颜晓元,刘立军,杨建昌. 2014

[13]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陇春33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汤莹,杨文雄. 2019

[14]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麦-稻轮作系统中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机制. 刘益仁,李想,郁洁,沈其荣,徐阳春. 2012

[15]潮土区氮肥不同基追比和种类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丙奇,孙克刚,和爱玲,高国华. 2009

[16]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掺混比例对郑麦366产量的研究. 孙克刚,金修哲,和爱玲,李丙奇. 2009

[17]氮肥运筹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马忠明,杜少平,薛亮. 2015

[18]不同施N水平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刘经荣,张美良,郑群英,石庆华,王少先. 2003

[19]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彭春瑞,吴建富,雷享亮. 2011

[20]包膜控释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王丽英,张彦才,王凯辉,李若楠,李巧云,陈丽莉,翟彩霞.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