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H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坤波

作者: 王坤波;刘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PCR;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0 年 38 卷 16 期

页码: 64-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介绍了GISH技术结合其他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分类号: Q94-3

  • 相关文献

[1]简单实用的分子标记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李玥莹,杨立国,刘世强,彭霞. 2000

[2]黄淮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系)1Dx5+1Dy10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王静,刘东涛,冯国华,赵军海,陈荣振. 2010

[3]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Glu-D1d共显性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刘东涛,陈荣振,冯国华,刘世来,王来花,李德民,张会云,王静. 2008

[4]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Dx5+1Dy10的分子检测. 刘东涛,陈荣振,刘世来,王来花,李德民,张会云,王静,冯国华. 2008

[5]利用AhMITE1转座子分子标记鉴定花生F_1代杂种. 王洁,李双铃,王辉,石延茂,任艳,何国浩,袁美. 2012

[6]分子标记在丛枝菌根研究中的应用. 孙向伟,王晓娟,张贵启,高飞翔,沈禹颖,金樑. 2009

[7]分子标记在丛枝茵根研究中的应用. 孙向伟,王晓娟,张贵启,高飞翔,沈禹颖,金樑. 2009

[8]采用基于PCR的分子标记区分胡萝卜育性. 付任胜,管长志,尹立荣,陈磊,段红英,刘俊环. 2015

[9]小麦叶片直接用于PCR和RAPD反应的方法. 汪秀峰,杨剑波,吴丽芳,李莉,向太和. 2002

[10]利用PCR技术同时鉴定番茄抗根结线虫和抗斑萎病毒基因. 李君明,宋燕,徐和金,周永健,Carole Caranta,冯兰香. 2003

[11]扁蓿豆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李鸿雁,米福贵,宁红梅,师文贵,赵成贵. 2008

[12]一种高效便捷的水稻DNA提取法及其应用. 赵国珍,贾育林,严宗卜,Christopher W DEREN3,Melissa H JIA,戴陆园. 2012

[13]应用GISH与RFLP转化的STS标记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抗黄矮病端体系. 崔志富,林志珊,辛志勇,唐益苗,张增艳. 2005

[14]普通小麦三个基因组之间的遗传关系及原位杂交分析. 李大勇,张学勇,杨继,饶广远. 2000

[15]小麦-大麦2H异代换系的鉴定(英文). 原亚萍,陈孝,肖世和,A.K.M.R.ISLAM,辛志勇. 2003

[16]白芥×甘蓝F_1代及BC_1代单体异附加系的GISH分析. 魏文辉,张苏锋,李均,王力军,陈波,方小平,王转,罗莉霞. 2006

[17]应用GISH与STS标记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抗黄矮病端体系. 崔志富,林志珊,辛志勇,唐益苗,张增艳,卢勤. 2006

[18]斑茅割手密复合体(GXAS07-6-1)及其与甘蔗F_1的GISH分析. 罗霆,林秀琴,张保青,周珊,杨翠芳,雷敬超,高轶静,段维兴,张革民,李杨瑞. 2017

[19]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关鹤,赵泓,云兴福,刘凡. 2006

[20]对基因组原位杂交信号释译可能出现的片面性——来自一个小麦易位系(A-3)中外源遗传物质鉴定的启示. 茹岩岩,张学勇,李大勇,游光霞,晏月明.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