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掺杂碳量子点“关-开”型荧光探针检测果蔬中谷胱甘肽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宏

作者: 李宏;华建豪;侯朝祥;王翰墨;田浩;杨亚玲;李晚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锌掺杂碳量子点;铜离子;荧光猝灭-恢复;谷胱甘肽

期刊名称: 分析测试学报

ISSN: 1004-4957

年卷期: 2019 年 01 期

页码: 52-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柠檬酸、乙二胺和乙酸锌为前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一种稳定的、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水溶性锌掺杂碳量子点(Zn-CQ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对Zn-CQDs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Cu~(2+)对Zn-CQDs的荧光产生猝灭,体系的荧光信号处于"关闭"状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存在,使Zn-CQDs-Cu~(2+)体系的荧光得以恢复,体系的荧光信号处于"打开"状态。由此构建了"关-开"型荧光探针用于谷胱甘肽(GSH)的选择性、高灵敏检测。探究了反应p H值和反应时间对荧光恢复体系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果蔬中常见的有机小分子和离子对Zn-CQDs-Cu~(2+)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GSH浓度在0. 05~80μmol/L内与Zn-CQDs荧光恢复率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63 nmol/L。将该探针用于果蔬中GSH的检测,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 6%~101%,相对标准偏差为1. 8%~3. 1%,结果令人满意。

分类号: O657.3`TS255.7

  • 相关文献

[1]Cu~(2+)质量分数对速冻加工蚕豆色泽的影响与分析. 陈惠,唐明霞,宋居易,袁春新,王学军. 2015

[2]草菇基因组中11个漆酶同源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铜离子对其表达的影响. 吴林,朱刚,陈明杰,汪虹,鲍大鹏. 2014

[3]橡胶树胶乳铜离子含量与乙烯刺激强度的关系初探. 肖再云,校现周. 2010

[4]铜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李兰松,杨永珍,贾虎生,杨利擎,曹秋芬,刘旭光. 2013

[5]可逆识别Cu~(2+)的吡唑啉荧光猝灭型探针及其在PK-15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张应鹏,尤彩霞,杨云裳,刘小育,郭慧琛,董玉莹. 2016

[6]不同浓度铜离子土壤的吸附-解吸行为——兼论弱专性吸附态的存在. 邹献中,张超兰,宁建凤,魏岚,杨少海. 2012

[7]海泡石黏土矿物对Cu~(2+)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林大松,徐应明,孙国红,孙扬,秦旭. 2009

[8]海泡石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对水中Cu(II)、Zn(II)的去除研究. 刘雪,刘兴国,刘云飞,曹娟,曾宪磊. 2019

[9]离子强度对可变电荷表面吸附性铜离子解吸的影响:高岭石. 邹献中,陈勇,谢卓文,艾绍英. 2018

[10]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壳聚糖膜中铜离子含量. 于刚,秦朋,陈丕茂,秦传新,杨贤庆. 2015

[11]槟榔碱和铜离子络合物抗溶血作用研究. 唐敏敏,陈卫军,黄玉林,郑亚军,夏秋瑜,李瑞,陈华,赵松林. 2010

[12]磁性水滑石快速吸附水体中Cu(Ⅱ)离子. 罗琳,张嘉超,刘武嫦,胡伟斌. 2015

[13]离子强度对铁质砖红壤铜离子连续解吸的影响. 杨少海,陈勇,刘辉,魏岚,国彬,邹献中. 2014

[14]聚乙烯醇/3-巯基丙酸-InP/ZnS量子点荧光薄膜测定水中铜离子. 张佳然,许泽宇,于杰,史策,岳云涛. 2024

[15]新型铜离子荧光传感器研究进展. 李辉,李兆云,陈万超,许轲韩,李龙. 2023

[16]离子强度对可变电荷表面吸附性铜离子解吸的影响:可变电荷土壤. 邹献中,陈勇,谢卓文,艾绍英. 2019

[17]平菇漆酶与Cu~(2+)调控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兵,王宇光. 2008

[18]三种改性小麦秸秆生物炭表征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杨婷婷,黄艳艳,柳维扬,张婧旻,杨红竹,李建宏,林清火. 2023

[19]铜(Ⅱ)-多酚纳米复合物对水培营养液中藻类生长的抑制. 王明耀,杨晓,黄涛,王晓玲,杨其长,郭俊凌. 2023

[20]不同NaNO_3浓度下可变电荷土壤铜离子解吸率的分配及影响因素. 张政勤,罗文贱,陈勇,杨少海,邹献中.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