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籽粒体积和粒重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颖妮

作者: 肖颖妮;李高科;李坤;于永涛;李光玉;李武;高颖珊;胡建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甜玉米;籽粒体积;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22 年 27 卷 007 期

页码: 12-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挖掘控制甜玉米籽粒体积和粒重的相关基因,2017-2019年,以209份甜玉米自交系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测定干籽粒的体积和粒重,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De novo sequencing)获得的980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采用G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籽粒体积变异范围为0.06~0.15 mL,变异倍数为2.5倍,单粒重变异范围为0.08~0.17 g,变异倍数为2.1倍,均符合正态分布.共检测到15个SNP位点与籽粒体积或粒重显著关联,分别解释籽粒体积55.7%和粒重52.1%的表型变异,其中4个位点和普通玉米报道的QTL重叠,其余11个是新鉴定的位点,通过基因注释发现大部分候选基因为转录因子等调控基因.此外,首次检测到Br2(矮化基因2)与籽粒体积、粒重两性状均显著关联,并且籽粒体积和粒重均随着该基因表达量的升高而增加.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超甜、普甜、爆裂玉米灌浆期籽粒的变化. 张荫成,邓镇华,陆文柱,陈树滨. 1992

[2]糯玉米籽粒体积双列杂交分析. 陈坚剑,吕桂华,徐秀红,卢华兵,郭国锦. 2015

[3]不同生态环境下冬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张秀英,伍玲,王瑞,海林,游光霞,闫长生,肖世和. 2009

[4]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惠锋,乔中英,杨代凤,刘腾飞. 2012

[5]利用4个姊妹近等基因系群体定位水稻粒重和粒形QTL. 姚国新,李金杰,张强,胡广隆,陈超,汤波,张洪亮,李自超. 2010

[6]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荐红举,魏丽娟,李超,唐章林,李加纳,刘列钊. 2014

[7]玉米单株农艺性状与粒重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赵晓燕. 2011

[8]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 文廷刚,陈昱利,杜小凤,吴传万,钱新民,吴雪芬,王伟中. 2014

[9]水稻强优势恢复系9311粒重的诱变改良. 陈忠明,王秀娥. 2005

[10]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2017

[11]杂交水稻种子大小、粒重对其活力影响的初步分析. 林梦倩,薛陶,胡帅栋,曹栋栋,纪昊,赵光武. 2014

[12]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英文). 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2017

[13]水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的遗传研究. 刘金波,胡文德,王宝祥,杨波,方兆伟,秦德荣,徐大勇. 2014

[14]两种穗型品种粒重和结实率在穗上不同粒位的分布差异. 陈书强. 2014

[15]优良鲜食葡萄新品种简介. 潘春云,潘春平. 2000

[16]滇中地区旱地小麦品种产量稳定性探讨. 余淑君,李惠兰,胡群英. 1990

[17]春小麦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和干物质动态变化研究. 买买提·玉山,戴俊生,齐士发,石书兵,杨汴,米热古丽,栾珊珊. 2010

[18]水稻粒重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 徐建龙,薛庆中,罗利军,黎志康. 2002

[19]野生二粒小麦粒重QTLs位点分析. 程啸天,萧峰,丰宇凯,吴莎莎,丁明全,周伟,戎均康,孙丽英. 2014

[20]春大豆鼓粒期冠层翻叶原因及翻叶对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粒重的影响. 王聪,赵连佳,张建勋,章建新.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