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北方早熟春玉米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苏俊

作者: 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种质;自交系;杂交种;对照优势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0 年 18 卷 04 期

页码: 1-6+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试验选用地方常用自交系甸骨11A、红玉米、长3、Mo17(未改良自交系)和导入热带玉米种质选育的8份自交系(改良自交系),每份改良自交系分别选定2个测验种,配制16个杂交种(改良杂交种),未改良系与选定2个测验种组配的杂交种(未改良杂交种)作为改良杂交种的相邻对照,对比法设计。改良自交系和未改良自交系、改良杂交种和未改良杂交种的性状观测值作为一对数据,按成对资料统计方法分析,t测验。结果表明:甸骨11A导入Suwan1、5-56的改良自交系与红玉米杂种优势较高,红玉米导入Suwan1、EVT5的改良自交系与甸骨11A杂种优势较高,长3导入Suwan1、墨黄9的改良自交系与海014的杂种优势较高。改良自交系主要性状变化表现为生育时期延后、单株产量增加。未改良自交系熟期越早,改良自交系及改良杂交种生育时期延后时间越长,改良自交系单株产量增加幅度越大。改良自交系及其改良杂交种的玉米大斑病、茎腐病的抗性有了较大提高。

分类号: S513.035.1

  • 相关文献

[1]导入热带玉米种质选育自交系杂种优势的研究. 闫淑琴,苏俊,李春霞,龚士琛,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06

[2]25份美国玉米自交系的利用潜力分析. 赵鑫哲,刘文娟,张丰屹,杨致远,张德贵,李明顺,李新海,雍洪军,王宏伟. 2020

[3]韭菜杂交种-阜丰一号. 王德生. 1999

[4]应用同工酶鉴定玉自交系,杂交种纯度技术的研究. 赵久然,李举怀. 1996

[5]贵州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的选育分析. 陈泽辉. 2007

[6]美国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方式研究. 崔爱民,张久刚,张虎,单皓,丁锐钦. 2011

[7]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苗期根和叶的相关关系分析. 郑向阳,李会霞,田岗,刘鑫,王国平. 2020

[8]玉米几个自交系组配高产紧凑型杂交种的研究. 张彪,马孝玲,王玉兰. 1999

[9]玉米自交系N8924的选育与应用. 王俊强,孙善文,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周超,孙培元,马宝新. 2019

[10]玉米自交系N7923选育与应用. 王俊强,孙善文,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周超,孙培元,刘海燕. 2020

[11]优良玉米自交系鲁原476及其杂交种鲁原单22号的选育. 周柱华,徐立华,许方佐,邢燕菊,邱登林,阴卫军. 2007

[12]合选18的选育与利用. 蒋佰福,牛忠林,邱磊,吴丽丽,靳晓春,夏永伟. 2016

[13]结球甘蓝系列杂交种(GL22)的选育. 徐学忠,张丽琴,胡靖锋,杨红丽,兰梅,杨鼎,李崇娟,和江明. 2023

[14]玉米光敏感性状的研究. 史桂荣,曹靖生,郭晓明,张建国,赵伟,李树军. 2005

[15]导入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选育自交系及其杂交种的研究. 闫淑琴,苏俊,李春霞,龚士琛,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张长胜,李旭媛. 2006

[16]早48种质在玉米育种及生产上的利用. 徐劲松. 2014

[17]Lancaster类群及其衍生系对吉林省玉米育种的影响. 徐艳荣,刘兴贰,孙发明,焦仁海,曹宏丽. 2006

[18]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灌浆速率初步研究. 史磊,王国宏,王延波,王大为,赵海岩. 2019

[19]玉米自交系444在东北地区的应用与创新. 孙发明,徐艳荣,仲义,代秀云,焦仁海,刘兴贰. 2013

[20]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抗茎腐病鉴定. 贾曦,王璐,刘振林,穆春华,丁照华,殷复伟.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