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RAE-HS-SPME/GC-MS分析杀青方式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华杰
作者: 王华杰;滑金杰;余勤艳;江用文;王近近;杨艳芹;邓余良;袁海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茶;栗香;杀青方式;顶空固相微萃取;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层次聚类分析;香气活度值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14 期
页码: 209-2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创新型联合杀青方式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以滚筒杀青为对照,设定滚筒-微波、滚筒-远红外、滚筒-微波-远红外、滚筒-远红外-微波联合杀青,共5种方式,结合感官审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成品茶样香气成分68种,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层次聚类分析、香气活度值法、差异显著性分析等探明绿茶栗香形成的最佳杀青方式,寻找栗香关键组分。结果表明,滚筒联合远红外有利于栗香品质的提升,其中以滚筒-远红外-微波联合杀青可获得高扬持久的栗香,且滋味鲜爽,整体品质最优;滚筒联合远红外杀青处理利于高沸点醇类、酮类、芳香烃类如芳樟醇、反式-β-紫罗酮等的转化与形成,以滚筒-远红外-微波处理含量显著最高;PLS-DA及层次聚类分析可根据栗香强度将不同类杀青方式准确区分及聚类,结合香气活度值,明确反式-β-紫罗酮、芳樟醇、顺-3-己酸己烯酯、壬醛、香叶醇、苯乙醛6种物质为栗香关键组分。本研究可为定向化、标准化生产优质栗香绿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分类号: O657.63%TS272.51
- 相关文献
[1]栗香型绿茶炒制技术研究. 赵容波,黄怀生. 2022
[2]绿茶栗香的形成及工艺研究进展. 张铭铭,江用文,袁海波,杨艳芹,邓余良,董春旺,李佳,滑金杰,王近近. 2020
[3]电磁滚筒变温/热风耦合干燥技术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 陈佳瑜,张铭铭,江用文,杨艳芹,袁海波,刘政权. 2021
[4]"清香"与"栗香"绿茶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差异分析. 王梦琪,朱荫,张悦,施江,林智,吕海鹏. 2021
[5]干燥方式对绿茶栗香的影响. 张铭铭,江用文,滑金杰,王近近,袁海波,杨艳芹. 2020
[6]不同加工工艺对‘福萱’绿茶品质的影响. 王秀萍,游小妹,钟秋生,陈志辉,林郑和,单睿阳,陈常颂. 2018
[7]杀青方式对秋季黄金芽绿茶品质的影响. 叶禹彤,艾仄宜,李荣林,穆兵,田洋,杨亦扬. 2022
[8]摊青时间对绿宝石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郑文佳,沈强,牟春林. 2011
[9]不同萃取方法对绿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周顺珍,杨春,郭燕,陈娟,陈正武,龚雪. 2015
[10]贺州6种主要绿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比较与分析. 郑凤锦,林波,徐绍山,吴彩谦,董文斌. 2019
[11]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差异分析. 田甜,韦锦坚,文金华,曾祥林. 2020
[12]鲊辣椒生香酵母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其应用研究. 姚红,尹小庆,颜宇鸽,阚建全,武运,戚晨晨,王治国,Sameh AWAD,Amel IBRAHIM,杜木英. 2023
[13]三种晚熟甜橙冷磨精油挥发性及主体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 李贵节,张群琳,何雅静,谈安群,张腾辉,郭莉,张万超,钟世浚,谭祥,孙志高. 2020
[14]甜菜蛋白磷酸酶超家族分析. 邹奕,闫彩燕,邳植. 2018
[15]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红枫湖鱼类多样性研究. 许龙飞,姚邓雕,郭星辰,杨原伟,李君轶,姜海波,安苗,邵俭. 2023
[16]辽宁鞍山不同产区南果梨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王阳,佟伟,王文辉,贾晓辉,杜艳民. 2023
[17]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栗香特征绿茶判别分析. 尹洪旭,杨艳芹,姚月凤,张铭铭,王家勤,江用文,袁海波. 2019
[18]栗香型优质绿茶自动化加工工艺设计与应用. 黄怀生,粟本文,钟兴刚,舒珲. 2018
[19]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及滋味品质的影响. 祁丹丹,戴伟东,谭俊峰,彭群华,张悦,林智. 2016
[20]微波技术在针形绿名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袁林颖,钟应富,马强,邬秀宏,张莹,邓敏,杨娟,敬廷桃.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电子舌和代谢组学评价不同等级滇红茶汤非挥发性差异组分
作者:谢佳灵;陈佳瑜;袁海波;王立磊;杨艳芹;江用文
关键词:电子舌;代谢组学;滇红茶汤;非挥发性组分
-
科技创新推动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管控能力提升
作者:陈红平;蔡晓明;吴正浩;袁海波
关键词:茶叶质量安全;茶园绿色防控;茶叶清洁化生产;高通量精准检测;风险评估
-
基于电子舌和代谢组学分析揉捻转速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吴仕敏;余勤艳;朱佳依;滑金杰;沈帅;江用文;袁海波;李佳
关键词:工夫红茶;揉捻转速;风味品质;内质成分;代谢组学
-
不同冷冻和摇青工艺的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作者:夏益民;王近近;袁海波
关键词:萎凋;冷冻;摇青;红茶
-
基于智能感官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滇红工夫茶汤综合感官品质评价
作者:陈佳瑜;袁海波;沈帅;邓余良;刘政权;谢佳灵;杨艳芹;江用文
关键词: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多源信息融合;滇红工夫茶汤
-
不同毛火程度绿茶的品质成分及感官风味比较
作者:吴荣梅;滑金杰;袁海波;叶浩;汪永奇;余秀宏;王近近;余书平
关键词:绿茶;毛火程度;含水率;品质
-
电子眼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价滇红工夫茶汤色泽
作者:陈佳瑜;杨艳芹;袁海波;邓余良;沈帅;刘政权;江用文
关键词:电子眼;多元统计分析;茶汤;色泽;品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