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对甘啤8号大麦种子萌发期及苗期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柳小宁

作者: 柳小宁;包奇军;潘永东;张华瑜;牛小霞;赵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EMS;萌发指标;苗期性状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22 年 41 卷 011 期

页码: 78-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EMS(甲基磺酸乙酯)对啤酒大麦种子甘啤8号萌发期及苗期的影响,优选适宜的诱变条件,本试验对浸水萌动后的种子进行EMS诱变处理,共设置7个浓度(0.2%、0.3%、0.4%、0.6%、0.8%、1.0%、1.2%),3个时间段(8 h、12 h和16 h)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诱变浓度增加,单日的萌发数量均呈下降趋势,相同浓度下单日相对发芽率8 h>16 h>12 h;发芽势也呈下降趋势,8 h、12 h和16 h处理发芽势最大值分别为84%、66% 和82%;诱变浓度和诱变时间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显著(p<0.05).5d发芽率能达到40% ~60% 的诱变组合为0.8%+8h,0.4%+12h,0.4%+16 h;萌发指数随诱变浓度增大和诱变时间延长显著下降(p<0.05);EMS诱变剂对大麦种子芽长和根长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随着EMS浓度增大和诱变时间的延长,大麦种子的芽长和根长均呈显著下降趋势.8 h处理、浓度大于0.8% 时,根长受到抑制;12h处理、浓度大于0.6%,根长受到抑制;16h处理、浓度大于0.8% 时,根长和芽长均受到抑制;苗期性状显示,EMS 0.4%+16 h诱变条件下,显示出叶面窄、白条叶、穗长、花芒等明显不同于ck的性状.

分类号: S512.3

  • 相关文献

[1]白腊种子萌发最适条件的研究. 马艳华,宋瑜,郑健,郭守华. 2008

[2]内生真菌发酵液浸种对干旱胁迫下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刘静,周景乐,陈振江,魏学凯,李涛,李春杰. 2018

[3]磁化再生水对玉米幼苗生长及土壤盐分的影响. 刘春成,荣昊,李中阳,胡超,曾智,吴海卿,王娟,崔丙健,樊向阳,刘源,崔二苹,高峰. 2020

[4]NaCl胁迫对野生苜蓿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梁维维,张荟荟,贾纳提,朱昊,李莉. 2021

[5]不同基因型大麦碱胁迫下种子萌发及物质转化效率的差异性研究. 范宏博,李建波,刘志萍,巴图,王聪,徐寿军. 2024

[6]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大麦萌发期耐碱种质评价. 巴图,李建波,李国兴,王文迪,马宇,吕二锁,杜慧婷,徐寿军,刘志萍. 2023

[7]藜麦种子对萌发温度的响应及低温胁迫萌发能力鉴定. 姚庆,阿里别里根·哈孜太,杨明花,李强,苗昊翠,崔宏亮. 2023

[8]油-稻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郑伟,叶川,肖国滨,陈明,李亚贞,黄天宝,肖小军,刘小三,朱昌兰. 2015

[9]密植油菜苗期和成熟期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关周博,王学芳,董育红,田建华,韦世豪,李少钦,张文学,李殿荣. 2014

[10]低磷胁迫对‘浙粳22’等8个晚粳稻品种苗期性状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周涯,修芬连,石建尧,叶胜海,赵宁春,陈萍萍,金庆生,张小明. 2010

[11]烯效唑·多效唑对黄淮区油菜新品种秦优1699苗期和成熟期性状的影响. 张忠鑫,王学芳,董育红,杨莉,郑磊,关周博. 2021

[12]美洲黑杨与小青杨杂交子代苗期性状评价. 刘巍,蔄胜军,彭儒胜,尹杰,周兴宇,李晓宇. 2022

[13]甘蓝型油菜苗期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研究. 康金涛,任生林,刘昆鹏,钟元,戴成,马朝芝. 2023

[14]49份CIMMYT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苗期耐旱性鉴定. 苏桂华,臧宏图,孙传波,李春雷,孙志超,苏义臣. 2022

[15]保护地黄瓜苗期性状遗传分析. 顾兴芳,张春震,封林林,方秀娟,张天明. 2002

[16]不同磷营养胁迫下水稻苗期性状基因型差异的研究. 台德卫,张效忠,苏泽胜,王元垒,罗彦长,吴敬德,夏家发. 2005

[17]几种特种玉米的苗期性状及部分抗性鉴定. 邵艳军,王景合,邸垫平,苗洪芹,吴和平,樊新荣,邵泽芸. 2000

[18]不同灌溉方式对西葫芦苗期性状的影响. 李庭红,岳宏忠. 2002

[19]EMS诱发大豆脂肪酸组成优良突变的研究. 王培英,王连铮,朴德万. 1993

[20]EMS诱变马铃薯抗寒突变体筛选. 黄萍,李飞,颜谦.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