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主栽甘薯品种病毒种类的血清学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意

作者: 刘意;苏文瑾;雷剑;王连军;柴沙沙;杨新笋;张文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薯;病毒病;硝酸纤维膜酶联免疫检测法(NCM-ELISA)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16 年 55 卷 22 期

页码: 5821-5824+5827

摘要: 对湖北省2个甘薯主产区内3个甘薯主栽品种,共计39份样本甘薯病毒病采用硝酸纤维膜酶联免疫检测法(NCM-ELISA)检测。结果表明,39份测试甘薯样本中,1个样本感染了甘薯退绿病毒(SPCFV),检出率为2.56%;18个样本感染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检出率为46.15%;4个样本感染了甘薯潜隐病毒(SPLV),检出率为10.26%;1个样本感染了甘薯G病毒(SPVG),检出率为2.56%。3个主栽甘薯品种中,鄂薯6号病毒检出率最高,为66.67%;其次为徐薯22,病毒检出率为45.45%;福薯18的病毒检出率为43.75%。不同产地甘薯主栽品种带毒状况调查表明,鄂州主产区病毒病种类最多,病毒检出率最高。在5种受测目标病毒中,SPFMV的发生和危害最为严重,其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最高为52.12%;其次为SPLV,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为20.00%。2个主产区检测样品均未检测到甘薯退绿矮化病毒(SPCSV),但并不意味SPCSV在2个主产区没有发生,因此有待进一步大范围调查验证。

分类号: S435.31

  • 相关文献

[1]四川省甘薯病毒病调查及病原血清学鉴定. 曲继鹏,王大一,钟婷婷,吴洁,何俊蓉,阎文昭. 2007

[2]甘薯及近缘野生种耐病毒特性鉴定. 李洪民,邢继英,马代夫,谢逸萍,李强. 2003

[3]甘薯病毒病脱毒及检测. 宋吉轩,陈超,李云,彭慧元. 2009

[4]甘薯种质资源抗(耐)病毒病评价研究. 邢继英,杨永嘉,孙爱根,胡兰英,钮福祥,李秀英,唐君. 2002

[5]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晌. 赵永强,张成玲,孙厚俊,徐振,陈晓宇,谢逸萍. 2012

[6]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病毒种类鉴定及分析. 陈新亮,房伯平,王章英,姚祝芳,杨义伶,黄立飞. 2022

[7]甘薯种质资源病毒病调查研究初报. 安康,房伯平,张雄坚,陈景益. 2003

[8]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张成玲,孙厚俊,徐振,陈晓宇,谢逸萍. 2012

[9]甘薯病毒病检测技术研究. 陈玉霞,谷峰,张朝臣,周天虹,邵湘愉. 2013

[10]甘薯病毒病对不同基因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冬兰,唐君,张安,周志林,曹清河,戴习彬. 2018

[11]甘薯病毒复合体(SPVD)嫁接对不同品种甘薯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徐振,赵永强,孙厚俊,谢逸萍. 2012

[12]“东种西繁”种薯繁育模式对甘薯病毒病发生的影响. 李爱贤,张立明,王庆美,王登良,解备涛,秦桢,侯夫云,董顺旭. 2019

[13]不同药剂对甘薯病毒病薯苗生物学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鄂文弟,赵永强,孙厚俊,贺娟,杨冬静,徐振,谢逸萍. 2018

[14]河南省甘薯脱毒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张振臣. 2009

[15]河北省甘薯栽后黄苗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王容燕,郭泉龙,高波,李焦生,陈书龙. 2021

[16]湖北省甘薯病毒病调查研究. 陈玉霞,张朝成,周天虹,邵湘愉. 2009

[17]甘薯病毒病的研究:Ⅰ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的分离、鉴定. 李汝刚,朱笑梅,薛爱红,蔡少华,王小凤. 1992

[18]甘薯资源抗(耐)病毒的鉴定. 安康,房伯平,张雄坚,陈景益. 2005

[19]家蚕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王太兴. 2009

[20]日光温室西葫芦秋延后高产栽培. 雷逢进.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