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磷素状况及其流失风险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作义
作者: 肖作义;马飞;柳开楼;赵学强;郑春丽;张昊青;王嘉林;沈仁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旱地;水田;磷;流失风险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282-2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红壤一般偏酸且铁铝富集,磷与铁、铝形成Fe-P、Al-P,降低了红壤磷的有效性。施磷提高红壤供磷能力,但是未被作物利用的磷积累在土壤中,对水体环境构成威胁。研究红壤磷素状况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很多关于红壤磷素状况方面的报道,但是很少将红壤磷素状况与水体磷进行关联分析。在典型红壤区江西省余江县布点采集了旱地和水田土样各54份,周边水样24份,分析了土壤有效磷(Olsen-P和Bray-P)含量、水溶性磷(CaCl2-P)含量和水样总磷含量。结果表明,以Olsen-P为指标,11%的旱地和39%的水田土壤缺磷,61%的旱地和39%的水田土壤磷适合作物生长,11%的旱地和11%的水田土壤处于高磷状态。以Bray-P为指标,11%的旱地和33%的水田土壤缺磷,6%的旱地和33%的水田土壤磷适合作物生长,77%的旱地和6%的水田土壤处于高磷状态。Olsen-P、Bray-P与CaCl2-P三者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对Olsen-P与Ca Cl2-P、Bray-P与CaCl2-P分别进行回归分析,求得土壤磷流失突变点的Olsen-P和Bray-P含量分别为56.31和118.4 mg·kg-1。依据这两个标准,水田土壤有效磷均未超过磷流失突变点,旱地土壤Olsen-P和Bray-P超过突变点的样品比例分别为50%和33%。水田周边排水沟渠水的总磷含量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总之,调查的红壤区水田土壤整体较为缺磷、磷流失风险低,旱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流失风险都较高。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华北两熟区农田磷流失风险预警研究. 冀宏杰,张怀志,张认连,徐爱国,田昌玉. 2019
[2]潮土磷素累积流失风险及环境阈值. 刘娟,张乃明,张淑香. 2020
[3]红壤旱地和水田土壤用量对线虫分离效果的影响. 王楠,陈小云,刘满强,李大明,王明伟. 2015
[4]1980-2015年黑龙江水田旱地转换格局及其水资源效应. 吴文嘉,夏天,胡琼. 2019
[5]1980—2015年黑龙江水田旱地转换格局及其水资源效应. 吴文嘉,夏天,胡琼. 2019
[6]广西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 曾成城,苏天明,苏利荣,秦芳,李琴,何铁光,俞月凤,张雨,徐亮,冯倩. 2021
[7]1988―2019年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库密度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韩天富,都江雪,曲潇琳,马常宝,王慧颖,黄晶,柳开楼,刘立生,谢建华,吴远帆,张会民. 2022
[8]不同施肥制度下中国东部典型土壤易分解与耐分解氮的组分特征. 于维水,卢昌艾,李桂花,武红亮,赵雅雯,王碧胜,孟繁华. 2015
[9]长期不同施肥水田和旱地铁氧化物对红壤团聚体有机碳固持特性的影响. 薛亦康,柳开楼,邬磊,王斌,张文菊,徐明岗,李玉娥,蔡岸冬. 2023
[10]老挝中部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状况分析(英文). 唐其展,陈桂芬,SENGXUA Pheng,DUANPHADY Khonepany,蒙炎成,苏利荣. 2012
[11]1988-2019年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库密度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韩天富,都江雪,曲潇琳,马常宝,王慧颖,黄晶,柳开楼,刘立生,谢建华,吴远帆,张会民. 2022
[12]旱地和水田有机碳分解速率的探讨与质疑. 黄东迈,朱培立,王志明,余晓鹤. 1998
[13]重庆市水田和旱地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唐荣莉,刘静,罗友进,杜静,廖敦秀. 2022
[14]基于地形梯度的重庆市近40年水田及旱地时空演变特征. 唐荣莉,姚雄,王春萍,吴红,李经勇,方立魁,雷开荣. 2021
[15]旱地小麦不同年型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Ⅰ.降水、土壤养分和小麦产量关系研究. 籍增顺,张松令,张鸿杰,徐建兵,郑王义,崔欢虎. 1997
[16]太湖流域典型菜地地表径流及氮磷流失特征. 王子臣,邱丹,堵燕钰,陈留根,朱普平,郑建初. 2012
[17]国内外磷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李文超,刘申,刘宏斌,翟丽梅,王洪媛,雷秋良,崔超,李华蕾. 2016
[18]江汉平原地区潮土水稻田面水磷素流失风险研究. 周萍,范先鹏,何丙辉,刘宏斌. 2007
[19]密云水库流域面源污染类型特征分析及防治建议. 王晓燕,阎育梅,宋秀杰,安志装,谢宝元. 2009
[20]集约化蔬菜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及流失风险. 高秀美,汪吉东,刘兆普,张永春,赵耕毛,许仙菊,宁运旺.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江西早籼-晚粳模式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者:李大明;胡志华;胡丹丹;徐小林;宋惠洁;柳开楼;吴艳;吴成彧;余喜初
关键词:养分专家推荐施肥;早籼晚粳;早籼晚籼;养分吸收
-
不同磷肥用量下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
作者:宋惠洁;吴艳;胡丹丹;胡志华;柳开楼;徐小林;张九兰
关键词:不同磷肥用量;早稻;田面水磷素浓度变化;田面水磷素含量变化;产量
-
亚热带水田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对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
作者:徐海静;柳开楼;郭长城;娄翼来;王义东
关键词:亚热带水田;秸秆还田;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固碳效率
-
等碳量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红壤团聚体组分分布及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
作者:吴艳;宋惠洁;胡丹丹;徐小林;胡志华;冀建华;黄尚书;黄建清;柳开楼
关键词:有机物料种类;土壤肥力水平;团聚体组分;C/N比
-
无人机追施氨基酸水溶肥对南方中稻产量及收益的影响
作者:余红英;宋雨玲;张颖;张超;郝奇;孙耿;胡丹丹;柳开楼
关键词:氨基酸水溶肥;水稻追肥;SPAD值;无人机
-
有机肥通过改善红壤团聚体结构促进鲜食大豆高产
作者:张景云;柳开楼;王志美;王发洪;何小林;朱莉英;徐小林;黄庆海
关键词:鲜食大豆;红壤;团聚体;有机肥
-
食品及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产后物理消减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马飞;唐芬;喻理;马飞;张良晓;李培武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食品;农产品;消减;物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