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两向分群育种策略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文科

作者: 梁文科;戚廷香;李明顺;李新海;张德贵;张世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两向分群;杂种优势模式;相互轮回选择;循环育种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07 年 3 期

页码: 10-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解,阐述了玉米产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以及循环育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两向分群育种策略,即在育种实践中,把父、母本分开培育,强调父、母本应具有尽可能多的优点,避免拥有共同的缺点,并以夏玉米区为例,提出了具体的父、母本培育目标,供玉米育种者参考。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玉米商业化循环育种探讨及实例详解. 李文才,孙琦,陈立涛,张发军,于彦丽,赵勐,孟昭东. 2016

[2]近二十年吉林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浅析. 王敏,张洪伟,岳尧海,金明华,张志军,刘文国. 2012

[3]玉米种质创新和商业育种策略. 张世煌. 2006

[4]玉米种质改良与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张世煌,田清震,李新海,李明顺,谢传晓. 2006

[5]两个热带玉米复合群体相互轮回选择遗传改良效益研究. 莫润秀,黄爱花,吴永升,韦新兴,谭华,邹成林,韦慧,蒋维萍,郑德波. 2013

[6]桂综3号和桂苏综玉米群体相互轮回选择效果分析. 莫润秀,黄爱花,吴永升,韦新兴,谭华,邹成林,郑德波. 2013

[7]玉米Suwan选系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王安贵,陈泽辉,祝云芳,郭向阳. 2008

[8]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李娟,陈泽辉,王安贵,祝云芳,郭向阳,王达强,赵丽,胡兴. 2014

[9]高支链淀粉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研究. 谢孝颐,薛林,陆虎华,陈国清,谢莉敏,陆冬梅. 2009

[10]不同杂种优势模式下玉米苞叶和籽粒表型可塑性差异分析. 李昕,蔡泉,郭晓明,李树军,李云龙,李思楠,殷跃,王港庆,张建国. 2021

[11]超高产玉米‘浚单29’选育的创新思路. 王良发,张守林,孙永霞,赵博,卢瑞乾,张志方. 2019

[12]黑龙江省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杂优模式的探讨. 荆绍凌,孙志超,孙连双,陈效杰,蔡鑫茹. 2006

[13]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李志华,李会霞,田岗,刘鑫. 2013

[14]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产量相关性状选择潜势及杂种优势模式分析. 铁双贵,卢彩霞,丁勇,郑用链. 2002

[15]国外玉米种质P78599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初探. 高翔,王进,彭忠华,曹绍书,沈建华,祝云芳,陈泽辉. 2004

[16]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种质利用模式的比较. 肖木辑,李明顺,李新海,Maria Luz GEORGE,张世煌. 2010

[17]利用SSR标记划分70份我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李新海,袁力行,李晓辉,张世煌,李明顺,李文华. 2003

[18]粳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与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 刘炜,史延丽,李自超,马洪文,王坚,张洪亮. 2005

[19]春播早熟区高粱杂种优势群及杂种优势模式分析. 陈冰嬬,于淼,葛占宇,李洪奎,黄炎,李海青,石贵山,谢利,徐宁,闫峰,高士杰,周紫阳,王鼐. 2023

[20]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张世煌.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