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研究:Meta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艺萍
作者: 徐艺萍;饶越悦;孟艳;温媛;孟维伟;王旭清;李宗新;刘开昌;代红翠
作者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玉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免耕;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团聚体有机碳;Meta分析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
ISSN: 0250-3301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952-960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免耕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通过Meta分析整合已发表的116项研究,综合探究免耕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平均重量直径(MWD)以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耕作相比,免耕显著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占比(10.9%)和MWD(12.8%),减少黏粉粒占比(-15.5%),但对微团聚体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亚组分析表明,免耕显著提高西北地区土壤大团聚体占比(17.6%),提高华北地区土壤团聚体MWD(15.4%);在旱地及黏壤土中,免耕分别提高团聚体MWD效应值12.6%和18.4%;免耕提高大团聚体占比的效果随土壤pH值增加而增加;秸秆还田条件下,免耕显著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占比(9.6%)及MWD(11.6%),秸秆移除后,免耕对团聚体的影响效应均不显著;在试验年限方面,短期免耕(<5 a)显著提高土壤大团聚体比例,而长期免耕(> 10 a)提高团聚体MWD;在土壤深度方面,免耕仅能改善耕层(0~20 cm)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MWD,而对深层土壤(> 20 cm)团聚体没有影响.综上所述,免耕能够改善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但对团聚体碳含量无显著影响.在实际生产中,要充分考虑生产区域、土壤性质和田间管理等因素,以达到有效改良土壤团聚体的目的 .
分类号: S152
- 相关文献
[1]间作白三叶对苹果/白三叶复合系统土壤团聚体及团聚体碳含量的影响. 王英俊,李同川,张道勇,贾曼莉,李会科,曹卫东. 2013
[2]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的Meta分析. 肖美佳,张晴雯,董月群,刘杏认,张爱平,郑莉,杨正礼. 2019
[3]垄作免耕影响冷浸田水稻产量及土壤温度和团聚体分布. 熊又升,徐祥玉,张志毅,王娟,袁家富,刘光荣,徐昌旭,毛创业. 2014
[4]免耕对土壤剖面孔隙分布特征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毛永萍,何方,张洁梅,高翠民,潘晓莹,王越. 2018
[5]深松与秸秆覆盖还田对半干旱区土壤碳组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 2024
[6]长期保护性耕作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有机碳的作用. 李景,吴会军,武雪萍,蔡典雄,姚宇卿,吕军杰,郑凯,刘志平. 2015
[7]施用有机肥提升不同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性. 陆太伟,蔡岸冬,徐明岗,高强,孙楠,张文菊. 2018
[8]不同类型茶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 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陈芝芝. 2014
[9]长期不同施氮量下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姚俊红,武俊男,王呈玉,崔炎田,高云航,孙嘉璐,刘淑霞. 2024
[10]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影响. 甘安琪,姜佳昌,李霞,王依婷,徐天宇,牛得草,杨晓霞,董全民,郭丁. 2024
[11]基于组内-组间主成分分析的土地利用与团聚体有机碳关系的研究. 廖洪凯,李娟,龙健,刘灵飞,杨华. 2015
[12]长期施用化肥对我国南方水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谭炳昌,樊剑波,何园球. 2014
[13]Meta分析方法优化泌乳奶牛日粮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 李飞,徐明,曹阳春,孙菲菲,杨昕涧,姚军虎,李东清. 2014
[14]反刍动物有效纤维评价体系及需要量. 姚军虎,李飞,李发弟,孙菲菲. 2014
[15]断奶应激影响犊牛免疫功能的Meta分析. 张千,罗静,李飞,牛骁麟,张智安,李冲,李发弟. 2019
[16]Meta分析在采伐对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浓度影响中的应用. 李孟帆,王靖靖,王静,郭丁,傅华,侯扶江. 2019
[17]3种中药对牛乳房炎金葡菌抑菌效果的Meta分析. 杨健,倪和民,郭勇,谷传慧,杨瑛,詹同彤,胡新宇,苏月,董书伟,王相国. 2018
[18]太子参提取物影响动物机体抗氧化应激效果的Meta分析. 张炎达,潘慧青,马玉芳,赵齐,施少华. 2019
[19]大豆共生结瘤相关性状QTL定位信息整合及候选基因分析. 张艳娇,李长育,王锦辉,常慧琳,魏玮,马超,姜志浩,蒋洪蔚,刘春燕,尹振功,高山,金喜军,辛大伟,陈庆山. 2017
[20]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关士琪,张岩,王变变,李丽华.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新时代农业科研单位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学科改革为例
作者:王传增;王翠萍;焦其庆;赵海军;韩宗福;刘开昌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乡村振兴;学科建设;改革;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鲜食花生‖鲜食玉米高值化生产技术
作者:南镇武;孟维伟;张佳蕾;郭峰;王建国;刘柱;张正;万书波
关键词:鲜食花生;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值化
-
玉米根系分泌物改变酚酸类物质对花生种子发芽及病原菌的化感作用
作者:赵忆南;李庆凯;刘苹;郭峰;唐朝辉;赵自超;万书波;张正;李宗新
关键词:玉米根系分泌物;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病原菌;花生连作障碍
-
外源贝莱斯芽孢杆菌对玉米种芽萌发·幼苗生长与光合系统的影响
作者:萧珣;王兴亚;张守梅;高琪;孙琳琳;陈利容;马振萍;王红霞;龚魁杰;郭玉秋;刘开昌
关键词:贝莱斯芽孢杆菌;种芽萌发;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
-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作者:李佳;王义;肖蓉;李亮;王悦;张慧;李宗新;钱欣;王良;苏玉晓;高英波;刘开昌
关键词:夏玉米;灌溉施肥方式;水氮利用效率;产量
-
不同强筋小麦粉品质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作者:高晓燕;龚魁杰;孙琳琳;陈利容;王兴亚;郭玉秋;马朋涛;刘开昌
关键词:强筋小麦粉;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王治统;凌俊;刘子熙;赵德强;李泽学;周顺利;袁兴茂;李霄鹤;温媛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理化性质;玉米产量;土壤酶;秸秆富集深层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