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和百脉根古老原核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与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韦兴燚

作者: 韦兴燚;李昱;刘文献;金小煜;闵学阳;张正社;Ndayambaza Boniface;王彦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百脉根;古老原核蛋白;进化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8 年 11 期

页码: 49-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高等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中获取了大量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可为研究高等植物系统演化及基因组水平比较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为了进一步解析大豆和百脉根古老原核基因在其基因组中所起的作用及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大豆和百脉根基因组古老原核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对其特征及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40.6%)古老原核基因的占比高于百脉根(33.9%),且多分布于内共生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此外,古老原核蛋白质的结构域在大豆和百脉根基因组中的分布相似,表明其在大豆和百脉根进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共线性和保守性。通过GO注释发现大豆与百脉根中古老原核蛋白主要分布在膜系统、细胞、细胞组分中。在分子功能上,大豆古老原核蛋白更多地参与代谢和发育过程,这可能与其接受了更多的人为选育有关。在生物过程中,古老原核蛋白更多参与催化反应和结合反应,主要以酶的形式在发挥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本研究揭示了古老原核蛋白在大豆和百脉根中进化的独特模式,可为其他豆科植物基因组分析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分类号: S541.6`S565.1

  • 相关文献

[1]四种进化类型大豆酯酶同工酶酶谱的比较. 姜学军,顾其敏,朱俭,徐豹. 1992

[2]大豆起源与进化浅析. 张丽,曹永强,武丽石,宋书宏. 2010

[3]菌株对百脉根及百脉根促生效果测定的研究. 付薇,杨春燕,陈伟,李显刚,陆瑞霞,舒建虹. 2015

[4]干旱胁迫对百脉根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赵丽丽,王普昶,陈超,刘洪来,马林. 2014

[5]百脉根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赵丽丽,陈超,王普昶. 2012

[6]溶磷菌的溶磷、分泌IAA及有机酸特性研究. 李显刚,王小利,姚拓,陆瑞霞,孟军江. 2012

[7]百脉根对干旱胁迫的生长、生理生态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 陈超,赵丽丽,王普昶,任登鸿,戴全厚. 2014

[8]高温胁迫下百脉根生理生化响应及耐热性评价. 赵丽丽,王普昶,陈超,马林. 2013

[9]百脉根根际高效溶磷菌LC15的特性研究及菌株鉴定. 蔡璐,马培杰,王小利,陈莹,陆瑞霞,王茜. 2017

[10]补播百脉根改良低湿草地技术研究. 姬宏亮,蔡东萍. 2006

[11]百脉根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程星,包爱科,冯波,王锁民. 2009

[12]百脉根PIN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吕赟,丘日光,杨仕梅,吴佳海,宋莉. 2019

[13]干旱胁迫下耐旱野生百脉根抑制消减文库构建与分析. 简忠领,赵丽丽,王普昶,孙小富,陈超. 2019

[14]百脉根原生质体制备酶解液优化及再生壁纤维素含量分析. 蒋友燊,宋莉,赵德刚. 2017

[15]三株优良促生菌的16S rDNA序列初探. 李显刚,姚拓,舒键虹,高巍. 2020

[16]百脉根Hsp70s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杨芳,杨仕梅,罗雪,吴佳海,宋莉. 2020

[17]百脉根TALE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丘日光,张天缘,杨仕梅,宋莉,赵德刚. 2019

[18]稻草添补百脉根体外甲烷产量的动态响应. 李龙瑞,张吉鹍,邹庆华. 2012

[19]不同百脉根品系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分析及抗旱性评价. 李鸿雁,李悦煊,扈顺. 2020

[20]4种不同处理对百脉根农艺性状的影响. 罗文举,李亚娇,马培杰,龙忠富,王小利.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