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茬高产夏玉米品种产量和植株性状间关系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丽华

作者: 张丽华;杨利华;马瑞昆;张全国;贾秀领;姚艳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植株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6 年 22 卷 08 期

页码: 191-194

摘要: 为选择铁茬条件下夏玉米的适播品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方法对20个玉米品种(品系)在小麦收获后铁茬播种条件下的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穗部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202、浚单22、雅玉12、郑单958和矮225在中等肥力土壤下可以达到9000kg/hm2高产水平,穗数>60000穗/hm2、穗粒数420 ̄515粒/穗、公顷粒数>2778万粒、千粒重>280g、生物产量>16300kg/hm2、经济系数>0.54、出米率(88±1.34)%。大穗型品种、特别是平展大穗型品种无高产优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经济系数、收获穗数、公顷粒数、生物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中小穗型品种穗粗、穗行数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对产量影响较大;大穗型品种产量与穗粗为负相关,且产量与穗长、行粒数和出米率关系最为密切。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播期对国豪玉7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秀全,卢庭启,税红霞,何丹,张华,庞启华. 2016

[2]玉米杂交良种辽单502及其栽培技术. 王德生. 2013

[3]2个玉米优势群体不同发育时期植株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李玉玲,唐保军,冯兴跃,魏蒙关,崔庆新,张中伟,陈欢庆,杨国虎,杨美丽. 2009

[4]稀施保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杨文飞,翟中凯,杨礼军,朱云林,钱新民,王伟中. 2014

[5]维他灵2号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和增产效果. 王伟中,徐建明,张坚勇. 1998

[6]新型调节剂稀施保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和增产效果. 杨文飞,贾艳艳,文廷刚,顾大路,杜小风,吴传万,王伟中. 2020

[7]玉米育种试验中植株性状的速记. 陈庆华. 1999

[8]玉米耐低钾特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闫洪奎,曹敏建,兰进好. 2005

[9]沈综玉米群体植株性状改良效果研究. 杨彦忠,杜鸣銮. 2010

[10]脱毒马铃薯品种特性比较研究. 孙芳,钱晓刚,夏锦慧,谭春燕,徐友凤,宋雪,刘德新. 2010

[11]不同有机肥用量对大豆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田艳洪,赵晓锋,刘玉娥,朱宝国,闫凤超. 2018

[12]辽宁风沙土区连作年限对花生植株性状、产量及主要病害的影响. 黄玉茜,刘欣宇,林英,梁春浩,马京莹,韩晓日. 2018

[13]再生稻套播油菜共生期对油菜植株性状及产量影响. 吴艳,肖国滨,叶川,李亚贞,黄天宝,刘小三,肖小军,吕伟生,陈明,秦超,郑伟. 2017

[14]单粒精播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丁彬,谢吉先,冯梦诗,焦庆清,陈志德,常蕾. 2019

[15]不同种植密度对糯玉米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青超,王立达,赵秀梅,韩业辉,刘洋,王宇先,杨莹. 2020

[16]不同播期和种植方式对糯玉米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青超,王立达,赵秀梅,韩业辉,刘洋,兰红宇,杨莹. 2020

[17]齐齐哈尔市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李青超,王立达,赵秀梅,刘洋,韩业辉,王俊强,杨莹. 2020

[18]单粒精播对高产花生株间竞争缓解效应研究. 张佳蕾,郭峰,苗昊翠,李利民,杨莎,耿耘,孟静静,李新国,万书波. 2018

[19]不同纬度引种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邹瑜,金光辉,张建军,刘春发,杜长门. 2013

[20]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生育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佳蕾,郭峰,孟静静,杨莎,耿耘,王丽丽,张楠,李新国,万书波.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