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化学品质特征解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许继业
作者: 许继业;彭佳堃;蔺志远;戴伟东;谭俊峰;林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化;黄化;扁形绿茶;色差;滋味;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240-2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主要化学成分差异及其汤色、滋味特征。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UPLC-TQ-M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不同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的主要水溶性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并结合感官分析和色差分析,探讨白叶1号和中黄系列品种制作的扁形绿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及其与汤色、滋味特征的内在联系。结果 普通绿茶品种(龙井43)、黄化品种(中黄系列)和白化品种(白叶1号)按照扁形绿茶工艺制得扁形绿茶,其茶多酚总量与氨基酸总量比值(酚氨比)的平均值分别为3.93、3.33(黄化品种比值范围为2.93~3.91)和2.59。化学成分分析显示,白叶1号和中黄系列扁形绿茶的主要差异成分为槲皮素糖苷(总量分别为3.11和3.86 mg/g)、半乳糖基黄酮糖苷(总量分别为1.21和2.32 mg/g)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分别为24.83和15.85 mg/g),均差异显著(P<0.05)。感官审评和色差分析表明,白叶1号和中黄系列相对于龙井43更鲜爽、鲜醇;白叶1号的涩味低于中黄系列,且汤色黄度更低。结论 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的酚氨比整体上低于普通品种扁形绿茶,其中白叶1号与龙井43扁形绿茶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最大,黄化品种中的中黄4号与龙井43扁形绿茶相近。黄化品种与白化品种制作的扁形绿茶相比,茶氨酸、非酯型儿茶素、槲皮素糖苷和半乳糖基黄酮糖苷是其主要差异成分。
分类号: TS272.7%O657.63
- 相关文献
[1]不同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成分差异分析. 桂安辉,高士伟,叶飞,龚自明,郑鹏程,王胜鹏,刘盼盼,王雪萍,滕靖,郑琳. 2020
[2]茶树品种‘白鸡冠’叶色性状遗传特性研究. 陈志辉,林郑和,游小妹,钟秋生,单睿阳,陈常颂,余文权. 2019
[3]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现状. 王丽鸳,赵容波,成浩,韦康,阮丽,吴立赟. 2020
[4]茶树品种'白鸡冠'与'福云6号'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陈志辉,张亚真,孔祥瑞,游小妹,林郑和,单睿阳,郑士琴,李鑫磊,陈常颂. 2024
[5]唑虫酰胺和丁醚脲在甘蓝上的残留与膳食风险评估. 秦晓彤,陈莉,赵尔成,王东,杜晓颖,贺敏. 2025
[6]贵州扁形绿茶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郑文佳,沈强,郑道芳. 2011
[7]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关键加工工艺优化. 桂安辉,叶飞,龚自明,高士伟,刘盼盼,王胜鹏,郑鹏程,滕靖,王雪萍,郑琳,冯琳. 2021
[8]扁形绿茶降苦涩关键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黄藩,张翔,王迎春,罗凡,胥亚琼,王高熙. 2023
[9]扁型绿茶加工急冷技术及加工设备的研究. 肖宏儒,钟成义,宋卫东,李德权,刘屏. 2008
[10]扁形绿茶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成分相关性分析. 桂安辉,叶飞,王胜鹏,高士伟,郑鹏程,刘盼盼,王雪萍,滕靖,郑琳,冯琳. 2022
[11]基于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关键技术研究. 俞燎远,尹军峰,陈建新,陈根生. 2019
[12]柞蚕初孵蚁蚕刚毛异常白化的诱因及预防. 逄玉军,马彦辉,杜占军. 2017
[13]缩二脲对水稻出苗率及秧苗白化的影响. 张义凯,朱德峰,陈惠哲,张玉屏,向镜. 2017
[14]水稻特异性失绿突变株表型性状及遗传分析. 黄富,李云武,陈家彬,赵德明. 2014
[15]大菱鲆子二代家系白化与正常幼鱼生长及形态学差异. 关健,郑永允,刘洪军,官曙光,张全启,雷霁霖. 2011
[16]养殖水体中氨氮对大菱鲆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李之乡,王伟继,胡玉龙,吕丁,吴欢欢,栾生,孔杰. 2017
[17]水稻温敏型叶片白化突变体tsa1的表型鉴定和基因定位. 刘钰龙,刘峰,周坤能,苏晓妹,方先文,张云辉,鲍依群. 2016
[18]白化茶的研究与开发. 李荣林,孔云龙. 2010
[19]牙鲆tyrp1a和tyrp1b的鉴定及tyrp1a与mmu-miR-143-5p_R+2的调控关系. 王若青,王娜,王仁凯,陈松林. 2018
[20]鲆鲽类白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马爱军,雷霁霖,陈四清,刘新富,王印庚,张秀梅,陈大刚.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响应面法优化广叶绣球菌蛋白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消化道肿瘤活性评价
作者:李秀杰;冯彩玲;杨驰;林智;吴建国;吴岩斌
关键词:绣球菌;蛋白;响应面法;工艺优化;抗消化道肿瘤活性
-
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贮藏年份紧压寿眉白茶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孙若璠;高健健;周丹阳;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年份白茶;贮藏;N-乙基-2-吡咯烷醇取代黄烷醇类化合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
-
基于代谢组学的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解析
作者:于帅;许继业;胡争艳;高健健;陈丹;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绿茶;热加工过程;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成分
-
动态顶空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挥发性成分
作者:李玮轩;解东超;邵晨阳;张悦;吕海鹏;林智;杜琪珍;朱荫
关键词:烘青绿茶;茶树品种;挥发性成分;动态顶空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关键嗅感物质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冬桑复合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作者:孙淑娟;施江;李汉兴;刘露民;彭群华;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冬桑复合茶;香气;非挥发性成分;代谢组学
-
竹沥茶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作者:许继业;彭佳堃;高健健;李亚隆;孙若璠;易景波;匡蓓;戴伟东;谭俊峰;林智
关键词:竹沥;茶;香气;滋味;血糖;血脂
-
云南特有"藤条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方成刚;杨高中;杨莹彪;张丽秋;陈霞;李连超;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藤条茶;感官审评;化学成分;挥发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