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哲

作者: 张哲;孙占祥;张燕卿;郑家明;郝卫平;司鹏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春玉米;旱作农田;覆膜处理;产量;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7-1032

年卷期: 2016 年 42 卷 003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促进东北半干旱区旱作农田持续增产以及秋覆膜技术的推广,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的定位试验地,设置了裸地种植(B),春季覆膜种植(SM)和秋季覆膜种植(AM)3个处理,研究覆膜处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能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籽粒产量,其中,AM处理优势明显,可以增加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促进干物质积累;2014年的籽粒平均产量达14 280 kg/hm2,较SM处理和B处理分别高18.76%和14.51%,增产的原因是穗长、穗粗、粒数、百粒重均大于其他2个处理;2015年的籽粒平均产量达12 120 kg/hm2,较SM处理和B处理分别高10.79%和76.93%,增产的原因是穗长、穗粗、粒数、百粒重的显著增加;AM处理连续2年均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的降水利用效率.综合本研究结果,在半干旱地区雨养农田连续应用秋覆膜技术,即使在较为干旱的年情下仍可以实现作物的高产,该技术是提高本地区春玉米产量和农田降水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分类号: S513.01

  • 相关文献

[1]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代快,蔡典雄,王燕,赵全胜,张丁辰,冯宗会,张晓明,王小彬. 2010

[2]2002—2009年东北早熟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变化. 王玉莹,张正斌,杨引福,王敏,赵久然,杨国航. 2012

[3]灌溉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战东,肖俊夫,郎景波,李铁男. 2012

[4]FACE条件下CO_2浓度和温度增高对北方水稻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影响研究. 谢立勇,姜乐,冯永祥,赵洪亮,王惠贞. 2014

[5]春玉米穗分化期低温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郭春明,任景全,曹铁华,徐晨,李建平,曲思邈. 2018

[6]东北地区春玉米物候期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淮贺举,李存军,李奇峰,史磊刚,陶欢,胡海棠,陈阜. 2019

[7]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淮贺举,孙宁,史磊刚,李奇峰,胡海棠,陶欢,李存军. 2020

[8]山西省春玉米生育期干旱特征分析. 张祖光,郝卫平,李昊儒,毛丽丽,高翔. 2015

[9]基于地理和气象要素的春玉米生育期栅格化方法. 刘勤,严昌荣,梅旭荣,杨建莹,翟治芬. 2011

[10]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11]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因素. 罗德强,王飞,杜忠友,周维佳,江学海,张勇,郑玉琼,涂丹. 2007

[12]不同免耕密度对黔油17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揭良波,张太平,魏忠芬,王军,李德文. 2009

[13]播期对弱春性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郭春强,廖平安,罗鹏,葛昌斌,沈向磊,曹燕燕,李亚. 2013

[14]播期因子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 郭春强,罗鹏,曹燕燕,葛昌斌,黄杰,黄全民. 2015

[15]2011—2013年国家早籼迟熟组区试桂林试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 2014

[16]江苏省常规中灿稻主要经济性状分析及其选育目标的思考. 朱国永,王爱民. 2002

[17]密度对龙青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李树军,孙太靖,金玲. 2009

[18]两系杂交籼稻盐两优2208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 施伟,朱国永,孙明法,严国红,万林生,王爱民. 2017

[19]长期定位施肥对不同专用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马红勃,刘东涛,马宁,张会云,王静,贾辉辉,陈荣振,张爱君,冯国华. 2016

[20]播期和密度对宽幅带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薛亚光,魏亚凤,李波,汪波,刘建.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