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灌溉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静

作者: 张静;王倩;肖玉;庞晓攀;贾婷婷;宋锐;刘慧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交替灌溉;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构成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6 年 25 卷 03 期

页码: 164-1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交替灌溉是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广泛用于籽实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生产灌溉管理。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交替灌溉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其构成要素、根系生物量、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紫花苜蓿生产中应用交替灌溉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但没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交替灌溉虽然增加了紫花苜蓿单株分枝数,但减少了单株叶片数;交替灌溉增加了0~20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降低了20~60cm土层根系的生物量,整体上增加了0~60cm土层根系的总生物量;交替灌溉增加了紫花苜蓿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提高了紫花苜蓿植株适应干旱的能力。上述结果说明,交替灌溉能够提高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而不减产,一方面通过增加紫花苜蓿根系发育能力而提高其耐旱性,另一方面增加了单株分枝数,因此交替灌溉能够适用于收获营养体的紫花苜蓿生产的灌溉管理。

分类号: S541.9

  • 相关文献

[1]灌溉和施氮对河西走廊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冯萌,于成,林丽果,吴冬强,宋锐,刘慧霞. 2016

[2]苹果分根交替灌溉不同水量对树体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松忠,魏钦平,王小伟,张强,刘军,丁三姐. 2010

[3]交替灌溉下水磷耦合对紫花苜蓿植株性状的影响. 武文莉,王薇,李艺妆. 2020

[4]灌溉方式和有机无机氮比例对水稻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梁燕菲,邓少虹,李伏生. 2012

[5]灌溉时期和灌水量对海河平原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游永亮,李源,武瑞鑫,刘贵波,赵海明. 2019

[6]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刘慧霞,郭正刚,郭兴华,周雪荣,惠文森,王康英. 2009

[7]水氮互作对河西走廊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文雅,张静,冯萌,郭正刚. 2018

[8]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的光合日动态. 徐丽君,王波,孙启忠. 2008

[9]基于APSIM模型的黄土旱塬区苜蓿-小麦轮作系统深层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古丽娜扎尔·艾力,陶海宁,王自奎,沈禹颖. 2021

[10]农田排水与淡水交替灌溉对枣树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李应海,王洪博,王兴鹏. 2018

[11]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研究进展. 和阳,刘秀春,吕春晶. 2022

[12]加氯再生水交替灌溉对土壤氮素残留和马铃薯大肠菌群影响. 李平,樊向阳,齐学斌,樊涛,赵志娟,赵现方. 2013

[13]交替灌溉节水与增产机理研究进展. 蔡倩,白一光. 2015

[14]交替灌溉方式土壤水分运移及垄体参数初探. 杜园园,王同朝,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曹晋军. 2012

[15]分根交替不同灌水量对苹果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魏钦平,刘松忠,王小伟,张强,刘军,丁三姐. 2009

[16]生物炭对水稻齐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陈盈,张满利,刘宪平,代贵金,侯守贵. 2016

[17]谈三系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 刘文炳,郑旋,林琼,林志强,曾海清,张水金,杨东. 2010

[18]水稻长期不同栽培方式对后作大麦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岳亚鹏,董鲜,周毅,薛林,洪立洲,徐阳春,沈其荣,郭世伟. 2008

[19]施肥对丘陵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李裕元,郭永杰,邵明安. 2000

[20]杂交水稻健优388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陈卫华,黄宗洪,甘雨,向关伦,杨占烈,潘建慧,郭慧.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