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绿茶炒干中在制品理化变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伍洵

作者: 伍洵;刘飞;陈之威;王玉婉;陈琳;涂政;周小芬;杨云飞;叶阳;童华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绿茶;炒干;曲率半径;相关性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194-2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绿茶炒干过程中在制品理化变化规律,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其外形和色泽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测定其主要成分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炒干时间的增加:(1)在制品曲率半径值逐渐下降,10~30 min下降最快;R、G、B和平均灰度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一致性则呈相反趋势;色相H值显著上升,饱和度S值显著下降。(2)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含量显著上升。试验结果表明,曲率半径值与含水率、叶温呈极显著相关,H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等呈极显著相关,S值与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呈极显著相关。EGCG和H值线性拟合度最高,为0.922 1。今后可通过在线监测含水率、叶温和H值等来预测绿茶炒干过程中曲率半径值和化学成分的变化。

分类号: TP391.44`TS272.51

  • 相关文献

[1]绿茶滋味量化及其与化学组分的相关性研究. 刘盼盼,邓余良,尹军峰,张英娜,陈根生,汪芳,陈建新,袁海波,许勇泉. 2014

[2]绿茶贮藏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黄浩,银霞,黄怀生,粟本文,郑红发. 2016

[3]绿茶滋味品质的定量分析及其相关性评价. 陈美丽,唐德松,龚淑英,杨节,张颖彬. 2014

[4]冲泡条件对恩施玉露绿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刘盼盼,高士伟,郑鹏程,龚自明,王胜鹏,叶飞,郑琳,马林龙. 2016

[5]不同绿茶品种(系)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金孝芳,贾尚智,石亚亚,陈勋,闵彩云. 2013

[6]特色品种绿茶成分与茶汤色泽的相关性研究. 潘顺顺,李家贤,孙世利,赵超艺,黄华林,晏嫦妤,凌彩金. 2012

[7]贵州青茶工艺试验初报. 刘晓霞,郑文佳,郑道芳,申东,赵华富. 2010

[8]贵州青茶加工工艺研究. 刘晓霞. 2010

[9]一种四点接触球轴承桃形沟参数测量方法. 张振强,方乾杰,刘凯歌,于晓凯,李文超. 2022

[10]耙齿式残膜回收机收膜部件的优化设计. 周新星,胡志超,严伟,游兆延,张德高,吴努. 2017

[11]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植物根系形态研究中的应用. 杨国梁,张光年,葛庆平,郭新宇. 2006

[12]基于主成分分析及LVQ神经网络的番茄种子品种识别. 赵学观,王秀,李翠玲,高原源,王松林,冯青春. 2017

[13]基于图像纹理特征的养殖鱼群摄食活动强度评估. 陈彩文,杜永贵,周超,孙传恒. 2017

[14]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玉米籽粒形态测量. 王传宇,郭新宇,温维亮,苗腾. 2011

[15]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鱼群摄食行为识别技术. 陈彩文,杜永贵,周超,孙传恒. 2018

[16]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植物行为感知研究综述. 祁卫宇,王传宇,郭新宇. 2017

[17]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作物形态测量中的应用. 徐歆恺,郭楠,葛庆平,郭新宇. 2006

[18]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植物根系形态研究中的应用. 杨国梁,郭新宇,张光年,葛庆平. 2005

[19]人工视觉网络在小麦籽粒分类中的应用. 左卫刚,高洋. 2020

[20]养殖鱼类摄食行为的特征提取研究与应用进展. 曹晓慧,刘晃.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