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sp15核酸内切酶活性缺陷型重组毒株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翁文莲

作者: 翁文莲;宫晓倩;高波;方守国;王欢;钱琨;丁铲;廖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体外连接;感染性cDNA克隆;rIBV;rIBV-nsp15-H238A

期刊名称: 病毒学报

ISSN: 1000-8721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1376-13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属于γ属冠状病毒,其核酸内切酶nsp15(Non-structural protein 15)的功能尚未得到解析。为探讨nsp15在IBV感染和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对nsp15的核酸内切酶活性中心H238进行突变,通过体外连接技术构建重组病毒rIBV-nsp15-H238A,并对病毒滴度、感染复制能力和生长曲线进行鉴定。方法如下:将IBV Beaudette-R毒株的基因组分成5个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并在每个片段加上Bsa I或Bsm BI限制性酶切位点。通过质粒载体进行扩增后,通过酶切获得cDNA片段,在体外连接成全长基因组cDNA,转录出全长基因组RNA,跟N的转录本一起电击转染到Vero细胞,拯救出重组病毒rIBV和rIBV-nsp15-H238A。利用空斑试验检测比较rIBV和rIBV-nsp15-H238A的病毒滴度和空斑大小,鉴定nsp15核酸内切酶活性对IBV感染性的影响。结果显示,rIBV-nsp15-H238A的病毒滴度为2.7×106PFU/mL,比rIBV的病毒滴度(9.4×106PFU/mL)低3倍还多,且rIBV-nsp15-H238A空斑孔径远小于rIBV,说明rIBV-nsp15-H238A复制和扩散能力远低于rIBV。利用TCID50检测病毒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在感染后0~24h,rIBV-nsp15-H238A的生长曲线均低于rIBV。由此可见,IBV nsp15H238核酸内切酶活性位点对IBV的感染复制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构建nsp15核酸内切酶活性缺陷型重组病毒,为研究nsp15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分类号: R373

  • 相关文献

[1]不同来源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诱导SPF鸡发病的免疫机制研究. 马占邦,许丽文,王芳芳,张莉莉,侯雨彤,韩宗玺,马得莹. 2021

[2]A型口蹄疫病毒多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孙普,卢曾军,刘霞,李平花,白兴文,郭建宏,包慧芳,刘在新. 2008

[3]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对鸡免疫反应及重组禽β-防御素11和12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谢晶晶,任梦婷,范佳慧,焦亚茹,韩宗玺,马得莹. 2023

[4]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反向遗传学研究进展. 何延华,韩猛立,黄新,钟发刚,薄新文. 2012

[5]猫杯状病毒HRB-SS株感染性cDNA克隆的构建与病毒的拯救. 孙伟尧,宋海军,刘春国,杨德成,王靖飞. 2023

[6]口蹄疫病毒A/AKT/58株基因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的体内拯救. 白兴文,李平花,曹轶梅,李冬,卢曾军,郭建宏,孙德惠,郑海学,孙普,刘湘涛,罗建勋,刘在新. 2008

[7]Asia 1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张岩,胡永浩,杨帆,杨波,王松豪,朱紫祥,郑海学. 2015

[8]含RGD受体结合位点口蹄疫病毒Asial/JS/China/2005株的拯救及初步鉴定. 李平花,白兴文,曹伟军,卢曾军,孙普,殷宏,刘在新. 2009

[9]Asia1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张岩,胡永浩,杨帆,杨波,王松豪,朱紫祥,郑海学. 2015

[10]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 任方,易忠,郭会玲,魏玉荣,马文戈,黄炯. 2014

[11]口蹄疫病毒O/HN/93疫苗株的拯救及病毒活性鉴定. 曹伟军,李平花,白兴文,卢曾军,孙普. 2010

[12]Asia1型口蹄疫病毒含RSD受体识别位点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与病毒拯救. 李平花,白兴文,孙普,卢曾军,曹伟军,谢宝霞,吴润,殷宏,刘在新. 2011

[13]含RGD受体结合位点口蹄疫病毒Asia1/JS/China/2005株的拯救及初步鉴定. 李平花,白兴文,曹伟军,卢曾军,孙普,殷宏,刘在新. 2009

[14]口蹄疫病毒A/AKT/58株基因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的体内拯救. 白兴文,李平花,曹轶梅,李冬,卢曾军.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