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矮生玉米种质资源的发现与遗传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石云素

作者: 石云素;于永涛;宋燕春;王天宇;黎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矮生资源;遗传鉴定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08 年 9 卷 04 期

页码: 521-5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玉米矮生种质资源在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2002年在玉米种质资源扩繁与鉴定过程中,从玉米自交系K36中发现一株矮生突变体。随后通过连续自交,获得了纯合一致、稳定的矮生自交系,命名为矮2003。该矮秆材料在北京表现株高62.1cm,植株清秀,茎秆坚硬,结实正常。于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该材料显示其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矮2003与正常玉米自交系测交F1呈现高秆,F2与BC1高、矮秆分离比例分别符合3∶1与1∶1,遗传分析表明其矮生性状受一对主效单基因控制,表现为隐性遗传。所携带的矮生基因不同于已报道的玉米Dwarf8等。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一个新矮生玉米种质资源矮生性状QTL的定位. 石云素,于永涛,宋燕春,刘志斋,黎裕,王天宇. 2010

[2]月季‘金银岛’的红花芽变品系的分析鉴定. 谢吉容,梁国鲁,李树发,程再全,唐开学,黄兴奇. 2007

[3]锦橙系列品种资源的遗传鉴定. 杨海健,张云贵,但芳,韩国辉,周心智,洪林,谭平. 2016

[4]5个野生木耳属菌株的ITS PCR-RFLP分析. 郑林用,郭勇,王波,甘炳成,黄忠乾,彭卫红. 2010

[5]23个金针菇菌株的SRAP分析. 王波,彭卫红. 2011

[6]芽胞杆菌TS01的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RDRA)评估和遗传分析. 王程亮,佟建明,张潞生,高微微,李安英. 2009

[7]19个药用茯苓菌株的ITS序列分析. 王波,彭卫红,郑林用. 2011

[8]茶树品种'金牡丹'自然杂交后代遗传鉴定. 杨军,孔祥瑞,郑国华,邱陈华,王让剑. 2023

[9]甘蓝型油菜“凸耳”性状的遗传鉴定及利用途径探讨. 魏忠芬,张太平,王军,李德文. 2003

[10]五个野生木耳属菌株的ISSR分析. 郑林用,王波,郭勇,甘炳成,黄忠乾,彭卫红. 2008

[11]大果沙糖橘的遗传鉴定及引种栽培表现. 李果果,陈香玲,秦荣耀,刘要鑫,赵小龙,孙宁静,欧智涛,唐志鹏,张广珍. 2018

[12]玉米籽粒败育过程的能量代谢研究. 张凤路,崔彦宏,王志敏,赵明,王树安,赵久然,郭景伦. 2000

[13]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14]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 王明泉,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张长勇. 2014

[15]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吉林省应用浅析. 徐艳荣,杨贤成,林红,焦仁海. 2001

[16]不同玉米品种去留分蘖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6

[17]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18]肉牛日粮补锌对粗料纤维和玉米有机物瘤胃降解的影响. 王峰,莫放,黄应祥,王茂荣,苗朝华,陈瑶. 2008

[19]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何方. 2010

[20]河套灌区豆米双收一膜二用栽培模式初探. 杨文耀,张建中.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