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ZCN7在调控花期抗旱性中的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燕

作者: 李燕;陶柯宇;胡悦;李永祥;张登峰;李春辉;何冠华;宋燕春;石云素;黎裕;王天宇;邹华文;刘旭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抗旱性;开花期;ZCN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3 年 16 期

页码: 3051-30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我国玉米主产区多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的雨养农业地区,干旱造成的玉米减产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异花授粉作物,开花期是玉米对干旱最为敏感的时期,干旱引起的散粉吐丝花期不遇将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因此,挖掘花期抗旱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将为玉米抗旱种质改良和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基因资源。【方法】采取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基因组中24个ZCN基因(拟南芥FT的同源基因)的同源关系进行分析。利用qRT-PCR和活体GFP荧光成像试验分析ZCN7的组织表达模式。选取118份玉米多样性自交系,在北京(2021和2022年)和新疆乌鲁木齐(2022年)3个环境下开展不同水分处理的玉米开花期性状调查,采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方法对ZCN7及上下游区域的遗传变异进行检测,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开展散粉-吐丝间隔的候选基因关联分析获得显著关联的遗传位点,同时,取花期叶片组织进行ZCN7表达量检测,分析显著位点不同单倍型自交系中散粉-吐丝间隔及ZCN7表达量的差别。构建Ubi1:ZCN7的过表达转基因玉米植株,在大田环境开展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开花期鉴定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鉴定,分析ZCN7的花期抗旱功能。【结果】玉米24个ZCN基因被分为15个FT类基因、6个TFL1类基因和3个MFT类基因,编码的蛋白长度为111—193个氨基酸,其中,ZCN7与ZCN8的亲缘关系最近,二者蛋白序列的相似性为83.33%。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ZCN7在V12期表现出表达峰值,并且ZCN7的启动子在成熟的拟南芥叶片边缘高表达。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发现位于ZCN7起始密码子前1 001 bp的一个SNP位点具有最显著的关联信号,该位点AA和GG单倍型分别包含78和27个自交系,干旱条件下,A/A单倍型自交系的散粉-吐丝间隔显著小于G/G单倍型,并且A/A单倍型的玉米ZCN7表达量显著高于G/G单倍型。对ZCN7过表达转基因玉米的田间表型鉴定,表明干旱和正常水分条件下转基因玉米的散粉-吐丝间隔均小于野生型,其中,干旱条件下,OE1散粉-吐丝间隔较野生型缩小2.3 d,OE2较野生型缩小2.6 d;并且,在干旱条件下,转基因玉米的单株产量和单株籽粒数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而百粒重、粒长、粒宽等性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玉米ZCN7正调控玉米的抗旱性,其过表达能够缩短干旱下的散粉-吐丝间隔,并增加籽粒产量。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干旱条件下玉米转座子插入关联的表观调控分析. 高晨曦,郝陆洋,胡悦,李永祥,张登峰,李春辉,宋燕春,石云素,王天宇,黎裕,刘旭洋. 2024

[2]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李娟,陈泽辉,王安贵,祝云芳,郭向阳,王达强,赵丽,胡兴. 2014

[3]盆栽与滩涂种植鉴定玉米耐盐性的比较分析. 崔世友,薛林,彭长俊,程玉静,冒宇翔,陈小晖. 2012

[4]不同玉米品种的耐旱性鉴定与评价. 费永红. 2017

[5]玉米SPP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何冰,时丕彪,吕远大,陈国祥. 2019

[6]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对玉米镍吸收总量的影响. 赵鑫,梁烜赫,周雅卓,王洪君,胡宇. 2020

[7]玉米新品种桂单081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廉明,文仁来,田树云,何雪银,苏月贵,何静丹,杨萌. 2023

[8]外加不同铁源和丛枝菌根对砷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及磷、砷吸收的影响. 夏运生,陈保冬,朱永官,吴亚洵,王幼珊,李晓林. 2008

[9]玉米籽粒品质性状与挤压膨化特性的关系. 杜双奎,魏益民,张波,蒋长兴,张明晶. 2005

[10]湖北省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表型评价. 魏凯,许先凤,杜何为,黄益勤,张祖新. 2008

[11]基于隶属函数法的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综合评价. 邹成林,林琼湘,黄开健,翟瑞宁,杨萌,黄爱花,莫润秀,韦新兴,黄艳芬. 2023

[12]玉米转录因子ABP9瞬时表达体系的建立. 陈晓晶,潘振,赵军. 2014

[13]优良玉米自交系“4112”的选育及应用. 孙德智,徐艳荣,侯运义,焦仁海. 2016

[14]玉米须最佳采收时期研究. 姚英政,董玲,李浦,朱宇. 2016

[15]玉米兰卡种质在东北地区的应用与创新. 孙发明,焦仁海,徐艳荣,仲义,侯宗运,代秀云,刘兴二. 2012

[16]农杆菌介导玉米幼胚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孙传波,郭嘉,袁英. 2014

[17]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特性及环境适应性研究. 丁晓塽. 2023

[18]免耕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适宜播种深度研究. 韦传优,向英,费永红,钟维. 2018

[19]中国玉米品种在缅甸的适应性分析. 李杰梅,谢小东,曾媛,周海宇,江禹奉,覃兰秋,谢和霞,程伟东. 2022

[20]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玉米籽粒性状QTL定位. 秦伟伟,李永祥,李春辉,陈林,吴迅,白娜,石云素,宋燕春,张登峰,王天宇,黎裕.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