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褐飞虱生物型监测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陶林勇

作者: 陶林勇;俞晓平;巫国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褐飞虱;致害性;生物型;水稻品种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1992 年 25 卷 03 期

页码: 9-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我国为褐飞虱迁入地带,田间褐飞虱种群是由具有不同致害性的生物型个体所组成的混合体。所以,一个田间种群的生物型属性即为该种群优势个体的致害性。根据我们自1981—1991年逐年系统监测结果,浙江省田间褐飞虱种群的致害性在年度间有波动,但自1989年开始其致害性已稳定地属生物2.浙江省褐飞虱由生物型1转变为生物型2的过程,落后于南方的海南和广西省(区),比热带虫源地更迟。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褐飞虱生物型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顾正远,张存政,刘贤进,肖英方. 2001

[2]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的DNA多态性研究. 傅强,王桂荣,赖凤香,张志涛. 2004

[3]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稳定性. 黄凤宽,黄所生,龙丽萍,韦素美. 2009

[4]抗褐飞虱生物型Ⅱ水稻品种抗性稳定性研究. 罗善昱,韦素美,黄所生,李青. 2003

[5]光照和苗龄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生物型的影响. 吴碧球,韦素美,黄所生. 2005

[6]稻褐飞虱田间种群不同世代致害性检测. 刘芳,傅强,张志涛,赖风香. 2003

[7]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致害特性研究. 韦素美,罗善昱,黄所生,李青. 2003

[8]广西白背飞虱生物型测定. 黄凤宽,吴碧球,张雪丽,农春莲,凌炎,龙丽萍. 2011

[9]害虫生物型及其遗传机理. 刘芳,傅强,赖凤香. 2004

[10]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的蛋白质组分析. 王爱英,王渭霞,赖凤香,傅强. 2012

[11]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刺吸电位图(EPG)的比较. 潘建红,陈峰,何佳春,赖风香,傅强. 2011

[12]两个褐飞虱寄主种群对抗虫水稻品种IR56的致害性. 郑瑜,孙燕群,林晶晶,赖凤香,傅强. 2014

[13]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电子记录取食行为的比较. 潘建红,陈峰,何佳春,傅强. 2009

[14]褐飞虱体内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徐红星,郑许松,杨亚军,王新,傅强,叶恭银,吕仲贤. 2014

[15]共生菌在褐飞虱致害性变化中的作用.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陶林勇. 2001

[16]褐飞虱IR56种群与TN1种群的营养物质含量比较. 郑瑜,万品俊,赖凤香,傅强. 2015

[17]褐飞虱越冬种群和田间种群的致害性比较.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唐健,张志涛. 1999

[18]褐飞虱IR56种群的致害特征. 郑瑜,何佳春,万品俊,赖凤香,孙燕群,林晶晶,傅强. 2016

[19]褐飞虱不同地理种群致害性监测. 陈峰,潘建红,罗举,赖凤香,傅强. 2008

[20]稻飞虱酵母类胞内共生菌的组织学研究进展. 陈法军,张珏锋,俞晓平.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