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捕捞业的碳汇功能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波

作者: 张波;孙珊;唐启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海洋捕捞业;碳汇;黄渤海;增殖放流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13 年 34 卷 01 期

页码: 72-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海洋捕捞业是碳汇渔业之一,人类通过收获渔获物将食物链/网传递的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移出水体,在海洋碳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对海洋捕捞业碳汇功能的评估方法,得出1980~2000年间渤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是283~1008万t,黄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是361~2613万t。尽管加大捕捞产量增加了从海洋生态系统移出浮游植物的固碳量,但随着捕捞业的高速发展,其碳汇功能却被削弱了,黄渤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最大分别减少了23%和27%。而且由于资源量的下降,封存于水体和海底的碳减少,不利于捕捞业发挥可持续的碳汇功能。渤海2009年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使捕捞业增加1.66万t的固碳量,因此,需要采取包括增殖放流在内的一些措施来恢复和增强海洋捕捞业的碳汇功能,最终形成资源养护型的捕捞业。

分类号: F326.4

  • 相关文献

[1]国外海洋捕捞业发展趋势. 杨吝. 1998

[2]世界海洋捕捞业发展概况、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史磊,秦宏,刘龙腾. 2018

[3]黄渤海春季甲壳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 吴强,王俊,李忠义,陈瑞盛,孙坚强,金显仕. 2012

[4]黄渤海区三重刺网渔业结构分析. 孙珊,李显森,李怡群,李九奇,陈仁杰,郑石. 2018

[5]黄渤海鱼类优先监控重金属污染物的筛选与评价. 韩丹丹,赵峰,牟伟丽,张道旭,周德庆. 2018

[6]黄渤海甲壳类的分类多样性. 吴强,李忠义,戴芳群,陈瑞盛,王俊,单秀娟,金显仕. 2016

[7]黄渤海常见鱼类鳞片的形态特征. 黄建生,孙耀,唐启升. 2015

[8]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 崔毅,陈碧鹃,陈聚法. 2005

[9]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碳汇机理及潜能分析. 李娇,关长涛,公丕海,崔勇,黄滨. 2013

[10]桑沟湾大叶藻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扩增力的估算. 高亚平,方建光,唐望,张继红,任黎华,杜美荣. 2013

[11]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陈晓鹏,尚占环. 2011

[12]我国土壤碳库及循环机制研究进展. 罗龙皂,李渝,蒋太明. 2012

[13]以科技创新引领低碳渔业发展——助推中国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高磊,刘英杰. 2011

[14]毛竹林生态系统植硅体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李蓓蕾,宋照亮,姜培坤,周国模,李自民. 2014

[15]基于温州碳汇造林项目的不同树种碳储量比较研究. 雷海清. 2017

[16]CDM机制下森林碳汇潜力估算与市场开发政策创新. 赵庆建,温作民,张华明. 2011

[17]低碳农业研究进展. 魏斌,张灵菲,葛庆征,张卫国,江小雷. 2012

[18]不同灌溉方式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 郭树芳,齐玉春,尹飞虎,彭琴,董云社,贺云龙,闫钟清. 2016

[19]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 郭文栋,袁红梅. 2013

[20]内蒙古草原固碳现状评估与碳汇实现路径建议. 石磊,孙海莲,王慧敏,谢宇,刘亚红,王洋,木兰,张雅茹,邱晓.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