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海星对三种双壳贝类的捕食选择性和摄食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齐占会

作者: 齐占会;王珺;毛玉泽;张继红;方建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海星;多棘海盘车;海燕;捕食选择性;摄食率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3 年 33 卷 16 期

页码: 4878-48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多棘海盘车和海燕这两种海星对栉孔扇贝、菲律宾蛤仔和贻贝三种双壳贝类的捕食选择性和摄食率及温度的影响,测定了捕食Q10温度系数。结果显示:多棘海盘车和海燕对三种贝类均可捕食,且表现出明显的捕食选择性,选择顺序依次为菲律宾蛤仔、贻贝和栉孔扇贝。海星对菲律宾蛤仔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贝类,分别为0.50和0.37个/d;对扇贝的摄食率最低,分别为0.05和0.07个/d。海星摄食率随水温升高而呈上升的趋势,总平均摄食干重分别为0.69和0.79 g/d。水温从4.3℃升高到7.8℃多棘海盘车和海燕捕食Q10系数分别为6.38和2.33,而水温从7.8℃升高至13.3℃时,Q10系数没有显著升高,分别为1.13和1.22。说明水温从4.3℃升高时,海星捕食强度显著升高,是防御海星的重点时期。根据海星对贝类捕食的选择性,可在养殖笼内放入贻贝等低值贝类来保护扇贝,缓冲海星对扇贝的捕食,并在缓冲期间对养殖笼内的海星进行清除。

分类号: S944.2

  • 相关文献

[1]多棘海盘车对四种贝类摄食率和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杜美荣,方建光,张继红,毛玉泽,葛长字,高亚平,刘顶海. 2012

[2]常见海洋动物皂苷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姜苹哲,高杉,蒋经伟,肖瑶,张高华,赵亮,陈仲,徐永平,李淑英,周遵春. 2023

[3]海星黄酶解液功效的初步研究. 滕瑜,刘从力,赵斌,王彩理. 2012

[4]海星安全性及其功能性研究. 王彩理,赵丽静,王平,马爱军,滕瑜. 2019

[5]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对5种双壳贝类的摄食选择性及摄食节律. 代克涛,李娇,关长涛,张媛,赵学伟. 2015

[6]多棘海盘车胚胎和早期幼虫发育. 杜美荣,张继红,毛玉泽,蒋增杰,高亚平,方建光. 2014

[7]海星皂苷测定条件优化及其组织分布测定. 曹荣,张媛,赵玲,殷邦忠,刘淇. 2014

[8]多棘海盘车皂甙的初步研究. 郝林华,李八方. 1998

[9]响应面法优化多棘海盘车消化腺、生殖腺酶解工艺. 曹荣,张媛,刘淇,李幸. 2014

[10]三种大型钵水母幼体对牙鲆和许氏平鲉仔稚鱼的捕食选择性. 刘春胜,庄志猛,陈四清,燕敬平,刘长琳,陈昭廷. 2016

[11]东亚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和二斑叶螨的捕食选择性. 徐学农,王恩东. 2009

[12]鄱阳湖凶猛性鱼类鲶和乌鳢对克氏原螯虾幼体的捕食选择性研究. 赵明光,陈建华,冯广朋,王海华,张燕萍. 2024

[13]溪岸蠼螋对棉铃虫的捕食能力. 田彩红,张俊逸,徐存翊,李国平,黄建荣,刘毅,王根松,封洪云,尹新明,封洪强. 2023

[14]黑肩绿盲蝽对不同虫态褐飞虱的捕食量及捕食选择性. 唐耀华,陈洋,何佳春,傅强. 2014

[15]烟粉虱与朱砂叶螨共存时对东方钝绥螨生命表参数的影响及在防治上的潜在意义. 王恩东,徐学农,吕佳乐. 2014

[16]智利小植绥螨对二斑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反应和捕食选择性. 周淑香,鲁新,于馥荔,李小宇,张国红,赫思聪,高月波. 2024

[17]虾夷扇贝的摄食生理研究. 徐东,张继红,王文琪,董美涛,王忠. 2010

[18]海洋浮游纤毛虫摄食研究综述. 张武昌,陈雪,李海波,王超锋,梁晨,张珊,肖天. 2016

[19]水温对圆斑星蝶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孙中之,柳学周,徐永江,曲建忠,兰功刚,梁翻. 2011

[20]海洋浮游细菌生长率和被摄食的研究综述. 张武昌,赵丽,陈雪,赵苑,董逸,李海波,肖天.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