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杆菌的引入对褐飞虱微生物群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渭霞
作者: 王渭霞;朱廷恒;赖凤香;魏琪;万品俊;何佳春;傅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褐飞虱;共生细菌;类酵母共生菌;致害性;芽孢杆菌;丰度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23 年 010 期
页码: 1289-13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体内可培养共生细菌的种类,探索其中芽孢杆菌类共生菌对褐飞虱微生物群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离体培养的方法,从褐飞虱两种不同致害性种群(TN1敏感种群和IR56高致害种群)中分离可培养共生细菌。通过16S rDNA测序对获得的可培养共生菌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利用原位杂交研究了共生细菌在褐飞虱体内的分布。利用人工饲料添加抗生素和回补共生细菌的方式,研究了减菌和回补芽孢杆菌的处理对褐飞虱生长发育以及共生菌丰度的影响。比较了通过饲喂和显微注射对芽孢杆菌引入的影响,考察了芽孢杆菌的定殖与褐飞虱TN1种群致害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利用离体培养法从褐飞虱中获得了15株不同的共生细菌,其中包括2株源于IR56高致害种群的芽孢杆菌类共生细菌BPH-S36和BPH-S33。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共生细菌在褐飞虱成虫唾液腺、肠道、脂肪体和雌虫内生殖器中均有分布,而在雄虫内生殖器中鲜有分布。体内共生细菌对褐飞虱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共生细菌的减少导致褐飞虱存活率在第3和6天时显著下降,而回补共生芽孢杆菌BPH-S36或BPH-S33可使其存活率在第6天时显著上升。褐飞虱通过取食添加共生芽孢杆菌的人工饲料可使芽孢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23.2~24.5倍,而通过若虫显微注射并不能够提高芽孢杆菌的相对丰度。随着共生芽孢杆菌的增加,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nt, YLS)的相对丰度也显著增加5~12倍。芽孢杆菌BPH-S36的引入使褐飞虱敏感种群TN1在抗性水稻IR56上的存活率由52.1%±1.5%显著提高至64.2%±3.0%。【结论】共生细菌在褐飞虱唾液腺、肠道和卵巢中广泛分布。抗生素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其体内共生细菌的丰度,从而导致存活率下降。人工饲喂法可以使外源共生细菌在褐飞虱体内成功定殖。源于致害性强的褐飞虱种群中的芽孢杆菌BPH-S36可提高该种群对抗性水稻品种IR56的致害性。
分类号: Q968
- 相关文献
[1]基于16SrDNA序列的致害性不同的褐飞虱种群内生共生细菌的初步分析. 王渭霞,赖凤香,罗举,洪利英,傅强. 2009
[2]不同褐飞虱寄主种群类酵母共生菌形态和数量的比较. 孙佳音,傅强,赖凤香,王渭霞. 2009
[3]褐飞虱不同致害性种群体内共生菌18SrDNA部分序列比较. 张珏锋,吕仲贤,陈法军,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陈列忠,俞晓平. 2006
[4]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ProFAR-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模式研究. 唐耀华,袁三跃,王鑫鑫,万品俊,俞晓平,傅强. 2015
[5]水稻与褐飞虱互作过程中虫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个体大小及数量变化. 陈法军,张珏锋,陈建明,郑许松,陈列忠,俞晓平. 2006
[6]制霉菌素对褐飞虱取食行为、营养及共生菌数量的影响. 张珏锋,何月平,陈建明. 2015
[7]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菌体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 张海强,陈建明,张珏锋. 2015
[8]一株褐飞虱内共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张珏锋,吴鸿,陈建明,郑许松,陈列忠,俞晓平. 2007
[9]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 陈建明,何月平,张珏锋,李娜,陈列忠,俞晓平. 2009
[10]类酵母共生菌中两个组氨酸合成基因在褐飞虱发育中的作用. 唐耀华,万品俊,郝培应,傅强,俞晓平. 2016
[11]褐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与氨基酸营养的关系. 王国超,傅强,赖凤香,陈铭学,牟仁祥,张志涛. 2005
[12]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的蛋白质组分析. 王爱英,王渭霞,赖凤香,傅强. 2012
[13]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刺吸电位图(EPG)的比较. 潘建红,陈峰,何佳春,赖风香,傅强. 2011
[14]两个褐飞虱寄主种群对抗虫水稻品种IR56的致害性. 郑瑜,孙燕群,林晶晶,赖凤香,傅强. 2014
[15]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电子记录取食行为的比较. 潘建红,陈峰,何佳春,傅强. 2009
[16]褐飞虱生物型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顾正远,张存政,刘贤进,肖英方. 2001
[17]褐飞虱体内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徐红星,郑许松,杨亚军,王新,傅强,叶恭银,吕仲贤. 2014
[18]共生菌在褐飞虱致害性变化中的作用.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陶林勇. 2001
[19]褐飞虱IR56种群与TN1种群的营养物质含量比较. 郑瑜,万品俊,赖凤香,傅强. 2015
[20]褐飞虱越冬种群和田间种群的致害性比较.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唐健,张志涛.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甲维盐与阿维菌素对褐飞虱繁殖力及天敌稻虱缨小蜂控害能力的影响
作者:何佳春;王康逸;Mubashar HUSSAIN;魏琪;万品俊;赖凤香;王渭霞;傅强
关键词:褐飞虱;稻虱缨小蜂;甲维盐;阿维菌素;再猖獗;繁殖力;寄生率
-
凡纳对虾高低繁殖力群体卵巢组织学观察及相关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作者:张建春;孔杰;曹家旺;谭建;代平;孟宪红;罗坤;傅强;陈宝龙;刘东亚;邢群;隋娟;栾生
关键词:凡纳对虾;繁殖;卵巢;组织学;基因;表达模式
-
凡纳滨对虾易位子相关蛋白α亚基(TRAPα)基因解析及其与WSSV抗性的关联
作者:王晶晶;李旭鹏;薛倩;曹宝祥;栾生;罗坤;隋娟;代平;曹家旺;谭建;陈宝龙;傅强;孔杰;高焕;孟宪红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TRAP;表达水平;SNP;DNA甲基化
-
利用"黄海芯1号"55K SNP芯片评估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组近交水平
作者:刘丹阳;孔杰;王平;陈荣坚;傅强;罗坤;陈宝龙;隋娟;孟宪红;代平;谭建;曹家旺;李旭鹏;康子仪;刘绵宇;强光峰;迟长凤;栾生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黄海芯1号;遗传多样性;连续性纯合片段;基因组近交系数
-
不同抗感水稻品种对褐飞虱胁迫的高光谱响应特征
作者:杨奇欣;赖凤香;何佳春;魏琪;王渭霞;万品俊;傅强
关键词:褐飞虱;水稻抗性;高光谱;植被指数;机器学习
-
带药移栽对水稻害虫防控的减药增效作用分析
作者:魏琪;张明;朱旭晖;何佳春;刘连盟;赖凤香;王渭霞;万品俊;刘龙生;傅强
关键词:带药移栽;水稻害虫;三氟苯嘧啶;四唑虫酰胺;农药减量;天敌保护
-
耐热菌剂对堆肥有机质降解及细菌演替的影响
作者:陶兴玲;詹亚斌;王宁;丁晓艳;丁国春;魏雨泉;李季;朱廷恒;徐道青
关键词:耐热复合菌;高温堆肥;细菌群落;高通量测序;餐厨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