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脂溶性物质的中试提取、成分分析及主要类胡萝卜素单体的制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米佳

作者: 米佳;罗青;禄璐;金波;李晓莺;曹有龙;闫亚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超临界提取;枸杞;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双棕榈酸;脂肪酸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2 年 43 卷 011 期

页码: 185-1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超临界CO2提取枸杞脂溶性物质的中试工艺及脂溶性物质的成分,获得枸杞主要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的单体制备工艺.分别研究了提取压力、温度、时间和助溶剂对枸杞脂溶性物质得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采用比色法、HPLC和GC-MS对枸杞脂溶性物质中的类胡萝卜素和脂肪酸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制备了玉米黄素黄素双棕榈酸酯单体.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脂溶性物质的得率及品质时,超临界CO2提取枸杞脂溶性物质的最佳中试工艺条件为:温度50℃,压力30 MPa,乙醇添加量15%,提取时间1.5 h,该工艺下枸杞脂溶性物质的得率、不饱和脂肪酸及其占总脂肪酸比例、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相对较高,此条件下枸杞脂溶性物质的得率为8.5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958%,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7.94%,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37.64 mg·g?1,其中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的含量为29.54 mg·g?1;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制备的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的单体纯度>99%.本研究获得了枸杞脂溶性物质的超临界CO2中试提取工艺及枸杞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单体制备条件,为枸杞脂溶性物质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分类号: TS201

  • 相关文献

[1]枸杞及不同果蔬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罗青,米佳,张林锁,李越鲲,李晓莺,黄婷,闫亚美,张曦燕. 2015

[2]枸杞色泽与其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组成的相关性. 米佳,禄璐,戴国礼,何昕孺,李晓莺,闫亚美,秦垦. 2018

[3]不同采收期枸杞干燥过程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马文平,李赫,叶立勤,陈敏,张杉. 2007

[4]枸杞果实发育阶段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李浩霞,尹跃,安巍,赵建华,王亚军. 2015

[5]枸杞类胡萝卜素研究进展. 罗青,米佳,冉林武,禄璐,闫亚美,李晓莺,李越鲲,曹有龙,周旋. 2018

[6]枸杞原浆品质分析与评价标准构建. 禄璐,闫亚美,米佳,钟思懿,金波,罗青,曾晓雄,曹有龙. 2022

[7]不同提取溶剂系统对类胡萝卜素总含量的影响. 康保珊,赵文恩,焦凤云,张软爱. 2007

[8]枸杞中类胡萝卜素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雷建武,米佳,罗青,张林锁,张曦燕. 2015

[9]枸杞响应紫外辐射对其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和黄酮合成的影响. 李婷,徐君,刘晓雯,张得芳. 2024

[10]饲料中添加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对蛋品质的影响. 巩风英,张春辉,刘建国. 2017

[11]白兰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谷风林,房一明,胡荣锁,初众,卢少芳. 2011

[12]影响枸杞浓酒中类胡萝卜素保存率因素的研究. 王兆升,杜吉泉,杜方岭,邵小杰. 2000

[13]多花水仙花期类胡萝卜素物质和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变化. 何炎森,杨碧云,李科,陈晓静. 2013

[14]桃生长发育过程中果肉、果皮及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研究. 龚林忠,王富荣,何华平,刘勇,王会良,艾小艳. 2015

[15]利用玉米浆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的诱变选育. 丁东红,徐文静,牛春华,李倬林,李玉秋,王景会. 2010

[16]浙江红肉柚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片段的SNP分析. 林绍生,刘冬峰,陈巍,郭秀珠,徐文荣,黄品湖. 2016

[17]蛹虫草子实体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邵颖,陈安徽,刘辉,胡模,赵士琛. 2016

[18]用玉米浆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的紫外诱变选育. 牛春华,丁东红,徐文静,姜媛媛,李玉秋,王景会. 2010

[19]测定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及其它色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陈勇,李德发,陆文清,朴香淑,杨文军,惠柏棣,韩雅珊. 2003

[20]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红罗非鱼各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沉积率的影响. 公翠萍,朱文彬,刘浩亮,梁政远,董在杰.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