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秸秆还田养分释放率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川

作者: 何川;杨勤;蒲全波;陈岩;杨云;王鹏;金容;郑祖平;夏清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耕作方式;秸秆腐解率;养分释放;土壤养分

期刊名称: 耕作与栽培

ISSN: 1008-2239

年卷期: 2020 年 006 期

页码: 18-21

摘要: 以油菜秸秆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耕作与秸秆还田试验,探讨丘陵区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在四川南充设置田间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免耕覆盖、旋耕还田和秸秆粉碎、整秆还田共4种方式下秸秆腐解率和氮磷钾养分释放率,分析秸秆还田方式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粉碎后混土还田降解速度最快,可以有效地将秸秆养分释放回土壤中;随着时间的变化,N、P2 O5、K2 O、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均有下降趋势,秸秆粉碎旋耕混耙还田的养分释放率和秸秆腐解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秸秆养分释放规律为K2 O最高,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处理的秸秆释放出85%以上的钾素,在大面积生产上钾素肥料施用量应减少,以此提高钾肥利用率.根据秸秆腐解后养分释放情况分析,秸秆粉碎加旋耕还田是适宜的秸秆还田模式.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腐解菌剂的应用效果研究. 范作伟,陈帅民,李阳阳,高玉山,窦金刚,侯中华,刘慧涛,吴海燕. 2021

[2]秸秆腐解剂对麦秸腐解速率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胡宇容,陈留根,郭智,周炜,朱普平. 2017

[3]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杨冰,孟祥海,王佰成,王文慧,时新瑞,徐德海,张帅,张星哲. 2024

[4]秸秆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特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刘方明,高玉山,孙云云,窦金刚,侯中华,刘慧涛,王立春. 2018

[5]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和表面结构变化特征. 彭成林,徐大兵,周勇,佀国涵,赵书军,刘威,周剑雄. 2024

[6]3种腐熟剂促进玉米秸秆快速腐解特征.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高中超,朱宝国. 2014

[7]油菜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应及对后作水稻产量的影响. 周永进,吴文革,许有尊,陈刚,徐汝民,张丽娟. 2015

[8]田间条件下不同促腐菌对水稻秸秆腐解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姚云柯,周卫,孙建光,梁国庆,刘光荣,孙刚,袁福生. 2020

[9]还田作物秸秆腐解及其养分释放特征概述. 张经廷,张丽华,吕丽华,董志强,姚艳荣,金欣欣,姚海坡,贾秀领. 2018

[10]耐低温复合菌剂HT20对冀东稻区秸秆腐解及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孙建平,赵子婧,戴相林,路垚,何宗均,刘雅辉. 2022

[11]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大伟,刘建,王波,曹杨,卞新民. 2009

[12]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战秀梅,彭靖,李秀龙,李亭亭,韩晓日,宋涛,潘全良. 2014

[13]基于秸秆还田条件下辽北地区适宜耕作方式及施肥量研究. 徐嘉翼,牛世伟,安景文,王娜,崔远鸿. 2018

[14]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峻,薛永,潘剑君,郑宪清,秦秦,孙丽娟,宋科. 2018

[15]探究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机理. 王楠. 2017

[16]秸秆全量还田条耕种植模式对春玉米出苗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曹庆军,杨粉团,孔凡丽,崔正果,刘亚军,崔英,王影,程延河,李会之,赵丽娟,王艳丽,王贵满,李刚,宋春玲. 2020

[17]花生栽培措施消减土壤紧实胁迫危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孙学武,柳开楼,邹晓霞,司贤宗,郑永美,丁红,吴正锋,沈浦,王才斌. 2020

[18]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张佳倩,李福,孙峰成,刘亚楠,王丽芳,张婷婷,且天真,张德健. 2022

[19]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土壤酶活性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孟庆阳,王永华,靳海洋,晁岳恩,段剑钊,郭天财. 2016

[20]长期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库容及重金属Cd的影响. 肖小平,唐海明,张海林,陈阜,陈中督,薛建福,杨光立.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