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区域气候条件下寒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密度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梁

作者: 李梁;于洋;宫秀杰;姜宇博;郝玉波;葛选良;吕国依;钱春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寒地;玉米;气候条件;密度

期刊名称: 东北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玉米单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生态条件的差异,同时增密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的措施。为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对密度的响应,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条件的哈尔滨、兰西、富裕设置了品种和密度的交互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穗位高、茎粗主要受区域生态条件影响。叶面积指数(LAI)空间比例分布受区域生态条件差异的影响显著,高产试验点玉米棒三叶以下所占比例最高。区域生态条件差异比密度差异对吐丝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要大。本试验条件下,哈尔滨和兰西地区调节密度的增产效应明显,适宜密度为75 000株/hm2,富裕地区改良土壤为主要的增产途径。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秃尖原因分析. 张文忠,宋殿珍,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王秋兰. 2007

[2]芽球菊苣寒地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范书华. 2010

[3]氮肥、密度对寒地超级稻‘龙粳31’产量的互作效应研究. 马波. 2018

[4]肥密措施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 陈锐,陈书强,杨丽敏. 2010

[5]寒地水稻不同类型品种栽培密度精确定量技术研究. 宋福金,魏中华,高存启,王翠玲. 2011

[6]寒地玉米幼苗早发增产技术研究. 刘玉涛,王宇先,郑丽华,贯春雨,连永利,郭巍. 2011

[7]松嫩平原中南部不同施肥模式玉米产量特性及生产效益分析. 葛选良,钱春荣,于洋,宫秀杰,李梁,姜宇博,刘媛媛,郝玉波. 2017

[8]北部高纬高寒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模式. 吕晓丽. 2007

[9]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刘玉涛,王宇先,郑丽华,贯春雨,刘丽,连永利,钟淑娟,曹桂玲. 2011

[10]不同种植方式对寒地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王宇先. 2011

[11]高纬寒地玉米常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 吕晓丽. 2007

[12]玉米新品种龙育4号的选育与评价. 林红,孙德全,李绥艳,马延华,潘丽艳. 2011

[13]寒地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CO_2排放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宋秋来,王峭然,冯延江,王麒,孙羽,曾宪楠,来永才. 2017

[14]寒地半干旱地区覆膜玉米降解地膜筛选试验. 王宇先. 2014

[15]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 王明泉,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张长勇. 2014

[16]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17]河套黄灌区内单314玉米高产栽培试验. 杨文耀,郭富国,安玉麟,李荣富,张来厚,刘昌礼,李杰,赵强. 2009

[18]密度对玉米群体产量和产量性能的影响. 侯玉虹. 2017

[19]黔单19号直播条件下最佳适宜密度初探. 蔡汝翠,于学萍,邹军,王竹. 2008

[20]不同种植密度对郑单136玉米产量的影响. 周波,齐子杰,胡学安,魏良明,薛华政.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