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增温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明乾

作者: 张明乾;陈金;郭嘉;田云录;杨世佳;张丽;杨冰;张卫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候变暖;被动式夜间增温;土壤pH值;土壤速效养分;根系;冬小麦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3 年 24 卷 02 期

页码: 445-4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昼夜不对称性,夜间气温升高幅度显著高于白天.本研究采用夜间被动式增温系统,于2009—2010年在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石家庄、徐州、许昌和镇江)进行全生育期田间增温试验,研究了土壤pH值、速效养分和抽穗期冬小麦根系对夜间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增温对照相比,夜间增温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和速效养分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根系干质量和根冠比.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夜间增温分别使石家庄、徐州、许昌和镇江试验点土壤pH值平均降低0.4%、0.4%、0.7%和0.9%,碱解氮含量平均降低8.1%、8.1%、7.1%和6.0%,速效磷含量平均降低15.7%、12.1%、19.6%和25.8%;速效钾含量平均降低11.5%、7.6%、7.6%和10.1%.增温处理下,石家庄、徐州和镇江试验点抽穗期冬小麦根系干质量分别平均增加31.5%、27.0%和14.5%;石家庄、许昌和镇江试验点抽穗期冬小麦根冠比分别平均提高23.8%、13.7%和9.7%.夜间增温可能通过改变土壤化学特性影响土壤养分供应和冬小麦生长.

分类号: S158.3`S512.11

  • 相关文献

[1]夜间增温对冬小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其活性的影响. 张明乾,韩证仿,陈金,郭嘉,田云录,张彬,杨冰,张卫建. 2012

[2]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党建友,杨峰,屈会选,程麦凤,张定一. 2008

[3]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党建友,裴雪霞,屈会选,程麦凤,王姣爱,张定一. 2009

[4]开放式增温下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田云录,陈金,邓艾兴,郑建初,张卫建. 2011

[5]气候变暖对保定冬小麦的影响──以容城为例. 孙小诺,王蓉蓉,刘胜尧,魏丽欣,董泽亮,吴云龙. 2019

[6]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陈金,邓艾兴,郑建初,张卫建. 2011

[7]石家庄地区冬小麦适播期时空变化分析. 吴云龙,李丽平,刘胜尧,范凤翠,贾建明. 2015

[8]麦田开放式昼夜不同增温系统的设计及增温效果. 郑建初,张彬,陈金,董文军,杨飞,张卫建. 2010

[9]青藏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气温升高的响应特征. 郑成岩,陈长青,张鑫,宋振伟,邓艾兴,张保明,王利,毛浓文,张卫建. 2014

[10]2001—2009年中国北部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变化. 高辉明,张正斌,徐萍,杨引福,卫云宗,刘新月. 2013

[11]不同滴水量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耗水特征的影响. 薛丽华,陈兴武,胡锐,谢小清,段丽娜. 2014

[12]氮对亏缺灌溉冬小麦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机制. 秦文利. 2018

[13]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动态及产量对不同氮源配施的响应. 熊淑萍,王小纯,李春明,马新明,杜少勇,张营武,蔺世召. 2011

[14]间作冬小麦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赵秉强,张福锁,李增嘉,李凤超,史春余,张骏,张新春,申加祥,潘海军,赵甲美,尹玉波,武传杰. 2003

[15]灌水方式和灌溉量对冬小麦根冠结构的影响. 吕丽华,李谦,董志强,张丽华,梁双波,贾秀领,姚海坡. 2014

[16]保水剂用量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吴普特,黄占斌,赵西宁,管秀娟,何方. 2011

[17]前期控水条件下冬小麦和根系和群体光合作用特点. 马瑞昆,王学臣. 2001

[18]冬小麦根系生态和农艺学特性研究进展. 王志芬,张福锁,孙永堂. 2002

[19]供水深度与冬小麦根系发育的关系. 马瑞昆,蹇家利,贾秀领,刘淑贞. 1991

[20]播前灌水深度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安永芳,关军锋,及华,孙玉龙,李广敏.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