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新品种‘华南10号’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剑秋
作者: 叶剑秋;郑永清;薛茂富;吴传毅;李开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木薯;品种选育;‘华南10号’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11 年 32 卷 10 期
页码: 10-1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木薯新品种‘华南10号’(Manihot esculenta Crantz.cv.M.SC10)是1988年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利用‘CM4042’为母本与‘CM4077’杂交而来的杂种后代,经无性系多代选育而成,2006年经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其块根产量38.87 t/hm2,比现有当家品种‘华南205’增产46.06%,块根干物率为41.44%,比‘华南205’高2.04个百分点;断倒率平均仅4.4%,而‘华南205’的断倒率平均达19.6%,比对照品种低15.2个百分点。该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是一个高产、优质、抗风性强的饲用和工业应用型木薯新品种。
分类号: S533
- 相关文献
[1]桂木薯1号等木薯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甘秀芹,刘斌,申章佑,李艳英,劳承英,周佳,周灵芝,胡泊. 2016
[2]高产高淀粉早熟木薯新品种桂热13号的选育. 卢赛清,俞奔驰,周时艺,陈炯宇,宋恩亮,徐钏,雷开文,马崇熙,王帝,韦丽君. 2023
[3]木薯新品种华南12号的选育. 叶剑秋,黄洁,陈松笔,王明,肖鑫辉,李开绵. 2014
[4]木薯新品种华南13号的选育. 叶剑秋,王明,肖鑫辉,张洁,安飞飞,李开绵. 2017
[5]桂木薯6号的选育及配套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陆柳英,谢向誉,陈仲南,曾文丹,赖大欣,周慧文. 2016
[6]木薯新品种华南5号选育报告. 林雄,李开绵,黄洁,许瑞丽,张伟特. 2001
[7]木薯新品种华南7号的选育. 叶剑秋,李开绵,陈丽珍,黄洁,付瑜华. 2007
[8]木薯新品种桂薯150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梁振华,陈会鲜,李恒锐,韦婉羚,黄珍玲,阮丽霞,何文,兰秀,杨海霞. 2025
[9]木薯新品种桂薯1289的选育与抗螨性研究. 李恒锐,张秀芬,叶骏菲,张远飞,农雪钰,杨梅琼,陈会鲜,韦婉羚,蔡兆琴,卢美瑛,阮丽霞. 2024
[10]水分胁迫对木薯苗期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杨洁,徐建欣,范武波,宋付平,李端奇. 2017
[11]木薯丰产栽培技术. 李向勇. 2007
[12]47份木薯资源对朱砂叶螨的抗性鉴定及其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谢向誉,曾文丹,严华兵. 2016
[13]10个木薯品种引种贵州低热河谷地区的适应性. 欧珍贵,黎青,罗亚红,田大清,周正邦. 2012
[14]桂林市木薯套种花生试验初报. 范大泳,秦丽萍,石志斯,邓春恒,侯丽英,张承发. 2013
[15]酿酒酵母高产菌株的木薯酒精产业化生产试验. 徐大鹏,邓文生,谷佣学,朱绮霞,朱婧,秦艳,王青艳,申乃坤. 2015
[16]广西利用甘蔗木薯发展生物能源初探. 邱泗杰. 2008
[17]~(60)Co-γ辐射对木薯体细胞胚子叶再生的诱变效应. 谢向誉,严华兵. 2017
[18]木薯新品种引进区域试验初探. 宋国显,何莲芳. 2012
[19]木薯SCoT-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周慧文,单建伟,谢向誉. 2016
[20]不同木薯品种体细胞胚及芽器官发生能力的研究. 陆柳英,谢向誉,严华兵.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木薯品种不同收获期块根淀粉积累规律分析
作者:郑永清;李开绵;李伯松;马旭东;陈松笔
关键词:木薯;产量;淀粉;光合作用
-
木薯柱花草间种体系固氮机制和生产效益分析
作者:郑永清;马旭东;李伯松;薛茂富;陈松笔
关键词:木薯;柱花草;间种技术;氮源;生产效益
-
基于木薯全基因组重测序的InDel标记开发及应用
作者:陆佳毓;王明;肖鑫辉;李开绵;张洁;薛茂富;符乃方;万仲卿;王颜
关键词: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InDel标记;基因组重测序;遗传多样性分析
-
木薯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陈松笔;蔡杰;安飞飞;朱文丽;罗秀芹;薛晶晶;薛茂富;李汉丰;韦卓文;黄三文;李开绵
关键词:木薯育种;种质资源;采后生理腐烂;花叶病;褐条病;基因编辑
-
CRISPR/Cas9编辑MeHNL基因创制低生氰糖苷木薯
作者:童玮婧;罗数;陆新露;沈建福;陆柏益;李开绵;马秋香;张鹏
关键词:木薯;基因编辑;醇氰酶;低氰化物;生氰糖苷
-
木薯氰苷合成关键酶基因MeCYP79D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作者:肖鑫辉;于晓玲;张洁;符乃方;薛茂富;韦卓文;叶剑秋;王明
关键词:木薯;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氰苷;基因克隆
-
木薯叶黄酮醇检测方法优化及其含量比较分析
作者:王琴飞;林立铭;薛茂富;张金泉;余厚美;张振文
关键词:木薯叶;黄酮醇;HPLC;采收时期;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