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叶黄酮醇检测方法优化及其含量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琴飞
作者: 王琴飞;林立铭;薛茂富;张金泉;余厚美;张振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木薯叶;黄酮醇;HPLC;采收时期;成熟度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3 年 44 卷 012 期
页码: 2424-24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木薯叶富含丰富的黄酮醇类物质,高效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可为获取木薯叶黄酮醇提供至关重要的评价技术.本研究旨在优化木薯叶中 4 种黄酮醇物质(杨梅苷、芦丁、烟花苷和水仙苷)的提取和检测方法,以及分析不同木薯品种、采收期和成熟度对这些黄酮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 5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为 1∶50(g/mL),超声提取温度 50℃,超声提取时间 60 min可有效提取木薯叶中的 4 种黄酮醇;不同的C18 色谱柱配备HPLC-DAD能有效分离木薯叶中的 4 种黄酮醇;方法验证结果显示,4 种黄酮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良好,R2 分别达到 0.9999、0.9999、0.9999 和 0.9998;检出限在 6.0~10.0 mg/kg之间;定量限在 20.0~32.0 mg/kg之间;检测方法系统适应性较好,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变化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 1%;样品日内、日间和月内稳定性较好,含量变化 RSD 在0.44%~3.57%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在 92.68%~109.14%之间,RSD均小于 6.0%.利用建立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分析了30 个木薯种质中 4 种黄酮醇含量,芦丁和烟花苷含量占 4 种黄酮醇总量的 93.50%~99.30%,其含量高低由芦丁和烟花苷决定,但品种间决定黄酮醇总含量高低的相关性顺序为芦丁>水仙苷>烟花苷>杨梅苷;木薯种质的不同采收期和不同成熟度叶片中黄酮醇分析表明,在多数木薯种质中,第 270 天采收的芦丁、烟花苷和水仙苷含量高于第 180 天,杨梅苷因品种而异;不同木薯种质(除SC09 外)幼叶期的杨梅苷、芦丁和烟花苷含量均高于嫩叶期和成熟期;成熟期(除花叶木薯)水仙苷含量均高于幼叶期和嫩叶期.本研究结果可为木薯叶黄酮醇物质的开发利用(原料的选择、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评价技术和依据,也为揭示木薯叶黄酮醇物质积累规律奠定基础.
分类号: S533
- 相关文献
[1]木薯叶片中黄酮醇类物质的提取与检测. 王琴飞,吴秋妃,徐缓,林立铭,张振文. 2018
[2]不同采收时期和干燥方法对黄秋葵花黄酮的影响. 练冬梅,姚运法,洪建基,寇洁玲,赖正锋. 2018
[3]种植密度与采收时期对复种饲用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明,来永才,毕影东,李炜,傅廷栋,周广生,邸树峰. 2019
[4]基于品质分析的EBF樱桃果实采收时期研究. 宋科,王茂思,杨静慧,龚无缺,冯国华,苗博瑛. 2019
[5]施氮量和采收时期对油蔬两用型油菜菜薹维生素合成的影响. 林宝刚,怀燕,李志平,柳寒,任韵,张冬青,余华胜,华水金. 2020
[6]李采收误区及合理采收技术. . 2016
[7]小白菜硝酸盐累积的基因型差异. 田园,梁亮,宋波,苏小俊,袁希汉,徐海,陈劲枫. 2007
[8]采收时期对鲜食糯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齐建双,铁双贵,孙建军,朱卫红,王延召,卢彩霞,孙若楠. 2009
[9]不同采收期对‘北国蓝’果实性状及酿酒品质的影响. 杨颖琼,路文鹏,张庆田,李昌禹,杨欢,刘洪章. 2015
[10]蜡梅切花最佳采收时期及最长低温储藏时间的研究. 宋兴荣,何相达. 2013
[11]电子舌辅助检测技术在玉米瘤黑粉菌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张家齐,李轩,张海剑,石洁. 2019
[12]不同采收时期对水稻品质等性状的影响初步研究. 李明贤. 2000
[13]不同采收时期和不同性别的梅花鹿尾化学成分对比分析. 赵丽娟,李志满,张燕停,张悦,孙印石. 2023
[14]大豆类黄酮糖基转移酶基因UGT73C19的功能研究. 狄少康,尹青岗,夏亚迎,庞永珍. 2019
[15]荷兰鸢尾‘玉妃’花色变异关键结构基因分析. 林兵,陈艺荃,钟淮钦,叶秀仙,樊荣辉. 2021
[16]植物黄酮醇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研究进展. 方芳,王凤忠. 2018
[17]葡萄果实黄酮醇生物合成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方芳,王凤忠. 2016
[18]油菜蜂花粉黄酮醇的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杨佳林,孙丽萍,徐响,朱青. 2010
[19]植物黄酮醇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方芳,王凤忠. 2018
[20]紫山药黄酮醇合成酶DaFLS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闫瑞霞,龚义勤,殷剑美,韩晓勇,张培通,柳李旺.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腌制工艺对木薯嫩梢加工品质的影响
作者:张金泉;王琴飞;吴若娜;余厚美;林立铭;宋勇;张振文
关键词:木薯嫩梢;腌制菜;感官评价;营养质量指数评价;主成分分析评价
-
木薯柱花草间种体系固氮机制和生产效益分析
作者:郑永清;马旭东;李伯松;薛茂富;陈松笔
关键词:木薯;柱花草;间种技术;氮源;生产效益
-
基于木薯全基因组重测序的InDel标记开发及应用
作者:陆佳毓;王明;肖鑫辉;李开绵;张洁;薛茂富;符乃方;万仲卿;王颜
关键词: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InDel标记;基因组重测序;遗传多样性分析
-
木薯叶的食用价值及加工方式研究
作者:张金泉;王琴飞;余厚美;林立铭;宋勇;张振文
关键词:木薯叶;食用价值;营养;保健功能;加工方式
-
发酵条件对木薯嫩梢腌制蔬菜营养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作者:张金泉;张振文;谭婉碧;林立铭;余厚美;王琴飞
关键词:木薯嫩梢;发酵;感官评价;营养品质;风味
-
不同菌种发酵木薯粉品质和糊化特性比较分析
作者:谭婉碧;王琴飞;张金泉;余厚美;张振文;何毅
关键词:木薯粉;发酵;理化特性;有机酸;加工特性
-
食用木薯粉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贮藏时间对其影响
作者:王琴飞;余厚美;吴若娜;林立铭;谭婉碧;张振文;羊贤月
关键词:食用木薯粉;脂肪酸测定;贮藏;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