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型两用核不育系水稻培矮64S的育性表达──幼穗发育过程中的NAD~+-MDH和AP同工酶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平

作者: 李平;刘鸿先;王以柔;曾韶西;李美如;张旭;林道宣;陈钊明;刘彦卓;孔清霓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两用核不育系;幼穗发育;苹果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酯酶;育性表达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1997 年 11 卷 02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籼型两用不育系水稻培矮645和常规稻粳籼89为材料,采用PAGE分析同工酶的方法,比较水稻幼穗发育过程中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完熟期NAD+-MDH和AP同工酶的变化,以期了解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与表达机理。结果表明,在1993年2月25日、3月10日和3月30日三期播种的水稻培矮645均表现不育,花粉不育度在99.7%以上,结实率在0.3%以下,1994年8月1日播种的培矮645表现可育,结实率在19%以上,而同期播种的常规稻粳籼89均能得到正常结实,结实率在68%以上。同时发现1993年培矮645的不育性在花粉完熟期与颖花及花药的NAD+-MDH活性的显著降低关系较大。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一减数分裂期与颖花AP的活性及同工酶组成的变化关系较密切。1994年表现可育的培矮645与粳籼89相比不存在这种差异。由此可认为培矮645育性表达可能与花粉发育前期的脂肪代谢以及花粉发育后期的呼吸代谢有关。

分类号: S511.102

  • 相关文献

[1]水稻孕穗期追肥技术. . 2001

[2]春谷幼穗发育阶段与叶龄指数关系的研究. 辛淑芳,赵福. 1986

[3]光周期变化对糜子形态建成及幼穗发育进程的影响. 董明,降彦苗,李海权,耿玲玲,刘建烨,乔志红,刘国庆. 2020

[4]多穗型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与产量构成. 李文秀,戴力,王礼煌,方宝华,王学华. 2022

[5]敌百虫对荔枝蝽几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卢芙萍,赵冬香,卢家兴,王爱萍,陈青. 2007

[6]花期调节对粳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旱优8号亲本幼穗发育的影响. 龚丽英,杜兴彬,王良军,刘国兰,罗利军,余新桥. 2013

[7]木豆种子酸性磷酸酯酶AcPase I的部分纯化和动力学特性. 董登峰,王永峰. 2007

[8]大叶丁香丙酮提取物对皮氏叶螨的毒力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陈青,杨卫帆,覃丽金,吴忠琴. 2004

[9]籼型光敏核不育系间杂交后代的育性表达及选育效果. 邓锡洪,谢戎. 1995

[10]不同种植方式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表达的影响. 秦志列,孙辉,张风廷,赵昌平,王志敏. 2007

[11]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与亲缘背景分析. 邵继荣,罗光才,张经纬,谢戎. 1993

[12]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低温下育性表达规律研究. 袁隆平. 2000

[13]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测验种间三交F_1育性表达研究. 曾亚文,徐福荣,陈勇,梁斌,叶昌荣,申时全. 2000

[14]水稻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低温下育性选择效果研究. 杨益善,袁隆平. 2003

[15]在人工控制光温条件下早籼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反应. 孙宗修,程式华,斯华敏,杨仁崔,梁康迳,王乃元. 1991

[16]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低温下育性表达规律研究. 袁隆平. 2000

[17]水稻两用核不育系G156S生育特性研究. 金祥,黄宗洪,杨占烈,向关伦,甘雨,潘建惠. 2008

[18]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黔两优58的选育. 黄宗洪,向关伦,周维佳,杨占烈,甘雨,王际凤,潘建慧. 2004

[19]两用核不育系P88S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遗传转化研究. 成平,陈锦,袁定阳,夏石头. 2013

[20]水稻雄性核不育的类型及各生态区选育两用核不育系的技术策略. 邓晓湘,唐莉,唐传道.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