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晚播结合增加播量对小麦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牛海燕

作者: 牛海燕;刘元元;孔令强;吕鹏;刘树震;冯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播期;播量;产量;抗倒性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9 期

页码: 19-26

摘要: 为探索小麦-玉米集约化、全程机械化生产中小麦的适宜播期和播量,选择大面积种植的济麦22(J)和藁优5766(G)为材料,以当地传统播期和播量为对照,设置晚播10天、15天和20天共4个播期处理,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匹配各播期处理的适宜播量,研究其对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晚播降低两个品种小麦的出苗率、单株分蘖数和次生根数;晚播并合理增加播量能够不显著影响有效穗数,两品种与对照比其波动幅度分别在-4.63%~10.49%和-4.71%~4.51%之间。两品种晚播处理千粒重表现不同,3个晚播处理济麦22的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而藁优5766晚播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穗粒数的差异是造成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匹配适宜播量可缓解晚播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晚播15天匹配适宜的播量(济麦22和藁优5766分别为142.5、172.5 kg/hm2)能够获得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的产量。晚播15天处理增加两个品种的株高和植株重心高,同时降低第二节间长,增加其厚度和干物质重,表现出高于其它处理的机械强度。综之,适宜晚播并根据品种特性匹配合理的播量能够在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增强抗倒伏性,以晚播15天处理效果最佳。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王夏,胡新,孙忠富,杜克明,宋广树,任德超. 2011

[2]播期播量对陇春31号籽粒性状的影响. 王炜,陈琛,刘风,叶春雷,罗俊杰. 2020

[3]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易媛,马红勃,王静,张会云,赵娜,朱雪成,张娜,刘东涛. 2022

[4]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新品种豫丰11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范家霖,张福彦,程仲杰,王嘉欢,齐红志,陈晓杰,张建伟,杨保安. 2022

[5]播期播量对晋麦86号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吉平,任杰成,郭鹏燕,许瑛,任超. 2018

[6]粮棉轮作模式下播期播量对棉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王燕,祁虹,张谦,冯国艺,雷晓鹏,梁青龙,王树林,林永增. 2018

[7]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汪建来,孔令聪,汪芝寿,曹承富,甘斌杰,王瑞,赵斌,赵竹. 2003

[8]小麦特矮秆品种高产技术的初步研究. 董梦雄,程玉印,封如敏,吴育林. 1993

[9]播期与播量对小麦扬麦12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洪晓富,闫川,李斌,杨金法. 2015

[10]播期与密度对皖麦44生长发育的影响. 汪芝寿,孔令聪,汪建来,曹承富,王瑞,甘斌杰,赵斌,赵竹. 2003

[11]播期、播量对小麦郑麦10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何盛莲,吴政卿,雷振生,杨攀,周正富,晁岳恩,李文旭,徐福新,汪庆昌,李巍. 2018

[12]播期播量对中药材红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许兰杰,余永亮,杨红旗,谭政委,董薇,夏伟,梁慧珍,芦海灵,李春明. 2019

[13]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中育9302产量及部分性状的影响. 闫文利,闫文利,李伟,刘旭,杨兆生,蔡忠民,闫素红. 2021

[14]不同播期播量对苏引麦3号苗用及啤用产量的影响. 王春吉,杨力,李长亚,栾海业,王文彬,金鑫. 2020

[15]不同播期和播量对晋麦86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赵吉平,左联忠,王彩萍,侯小峰,郭鹏燕,郭兆萍. 2010

[16]播期与播量配置对济麦44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裴艳婷,魏龙雪,朱金英,李华伟,崔永升,李文佼. 2022

[17]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新强,高阳,黄玲,邱新强,孟兆江,王和洲,段爱旺. 2014

[18]播期、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郝有明,李岩华,霍成斌. 2011

[19]播期、播量和氮肥对强筋小麦‘运旱6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智勇,李秀绒,柴永峰,毕红园,孙来虎,姚景珍,席吉龙,杨帆. 2016

[20]播期和播量对晋中盆地冬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张立生,温辉芹,裴自友,王宏兵,程天灵,李雪,朱玫,车丽,郝雅萍.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