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距对太育1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祁丽婷

作者: 祁丽婷;李中青;李齐霞;王瑞;王敏;任先忠;孙万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太育1号;行距;生长发育;产量;抗倒伏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7 年 07 期

页码: 1107-1109

摘要: 在6.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了60,70,76,86 cm共4个行距处理对玉米新品种太育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在60 cm时,新品种太育1号的株高最低,茎秆最粗,绿叶持续时间最长,产量最高。表明玉米新品种太育1号采用60 cm等行距种植时,产量最高,行距配置合理,适合在简约集成的大规模生产上进行推广。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种植密度对太育1号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王瑞,李中青,李齐霞,祁丽婷,王敏,任先忠. 2016

[2]播量和行距对沿海滩涂盐地碱蓬生长发育及降盐改土效应的影响. 郁凯,赵小慧,何苏南,王凯,王绪奎,郁洁,陈环宇,洪立洲,刘冲,潘建,海如拉·木萨,凯丽比努尔·卡德尔,邢锦城. 2024

[3]不同密度与播种期对菊苣产量的影响. 何静,韩永芬. 2015

[4]贵州玉米机械化生产行距研究. 赵晓燕,王竹,徐如宏,任洪. 2012

[5]行距对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冠层结构与产量的影响. 赵海新,杨丽敏,陈书强,姜树坤,黄晓群,单莉莉,潘国君. 2011

[6]不同施肥量·密度和行距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 任廷波,赵继献. 2004

[7]早熟棉区行距与密度互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敦磊,敦磊,李鹏程,余超,万素梅,董合林. 2020

[8]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绿豆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闫虎斌,赵雪英,张春明,朱慧珺,张泽燕,张耀文. 2018

[9]吉林省西部不同行距水稻群体冠层结构与产量的关系. 王洪君,王雪,王楠,栾天浩,梁晓葵,陈宝玉,卢景忠. 2017

[10]适应机械收获的宿根甘蔗不同种植行距研究. 杨业彬,韦开军,邓思,阳康春,周颀,覃耀冠,张燕. 2019

[11]籽用工业大麻"汾麻3号"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赵铭森,高金虎,冯旭平,孟晓康,康红梅. 2019

[12]播期和行距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 郭明明,王康君,张广旭,孙中伟,李筠,章跃树,代丹丹,陈凤,樊继伟. 2021

[13]菊芋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张宇,Stepan Kiru,刘俊,门果桃,鲍红春,Natalia Anushkevich,Natalia Lebedeva,赵胜利. 2017

[14]密度与行距对甜玉米超甜135产量的影响. 谭禾平,卢德生,赵福成,包斐,韩海亮,王桂跃. 2013

[15]行距对青海扁茎早熟禾无性繁殖影响的研究. 杨艳莉,周青平,颜红波,石红霄. 2009

[16]行距和密度对绵单12号产量的影响(英文). 王秀全,何丹,张华,卢庭启,蒋晓芳. 2014

[17]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达娃卓玛. 2018

[18]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苏玉20产量的影响. 孔令杰,郑飞,张美景,刘瑞响,赵文明,孟庆长,陈艳萍,袁建华. 2016

[19]播种量与行距对水稻保墒旱直播产量的影响研究. 王勇,张骞,李安金,殷延勃,马洪文. 2012

[20]不同行距对黍子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海,杨如达,林凤仙,张翔宇,梁海燕.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