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旱性生理生化机制及QTL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维军

作者: 张维军;袁汉民;陈东升;王小亮;亢玲;何进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抗旱鉴定;抗旱指标;水分利用效率;数量性状位点;胚芽鞘长度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15 年 33 卷 06 期

页码: 139-1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综述了小麦抗旱性的鉴定方法和抗旱小麦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对小麦胚芽鞘长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渗透调节、水分利用效率、碳稳定同位素等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和抗旱性产量评价方法、干旱胁迫下特异蛋白代谢及抗旱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目前小麦抗旱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抗旱性研究仍是农业研究的热点领域,但在不同的生态区要有所侧重,同时选择与产量相关性高的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应加强干旱胁迫下根系形态结构及生理代谢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抗旱性研究也应从分子水平阐明干旱胁迫引起作物生理生化变化的原因,并借助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抗旱基因重组,进而创制、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旱小麦品种。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种子根结构及胚芽鞘长度的QTL分析. 刘秀林,昌小平,李润植,景蕊莲. 2011

[2]水稻近等基因导入系芽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李其勇,朱从桦,李星月,向运佳,杨晓蓉,符慧娟,张鸿. 2021

[3]高粱抗旱性鉴定方法及相关QTL定位研究进展. 杨彬,张一中,周福平,史红梅,张海燕,张晓娟,范昕琦,常建忠,张桂香,柳青山. 2019

[4]棉花抗旱性综合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 王月平,徐剑文,赵君,刘剑光,王宁山,程俊凌,冯国礼,艾尼江,陈全家,肖松华. 2024

[5]模拟干旱胁迫下冬小麦胚芽鞘长度变化及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关周博,王士强,陈亮,唐娜,胡银岗. 2009

[6]小麦胚芽鞘长度QTL定位和GWAS分析. 郝倩琳,杨廷志,吕新茹,秦慧敏,王亚林,贾晨飞,夏先春,马武军,徐登安. 2024

[7]不同基因型小麦抗旱性评价指标筛选. 杨武云,陈尚洪,雷建容,阳路芳,陈春秀,张奇,程洪林,刘定辉. 2016

[8]小麦转TaEBP基因株系抗旱特性分析. 杨梅,马有志,闵东红,陈耀锋,陈学虎,张搏,王会强. 2012

[9]小麦抗赤霉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牛皓,牛皓,姜玉梅,牛吉山. 2020

[10]2个小麦株高QTL位点验证及其对产量相关性状的效应分析. 李涛,陆炳,李俊,邓光兵,张海莉,梁俊俊,余懋群,杨武云,龙海. 2019

[11]3B染色体短臂小麦赤霉病抗性主效QTL的分析. 周淼平,任丽娟,张旭,Olga E Scholten,沈晓蓉,柏贵华,马鸿翔,陆维忠. 2003

[12]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张秀英,伍玲,王瑞,海林,闫长生,游光霞,肖世和. 2008

[13]小麦抗穗发芽基因挖掘及分子育种进展. 黄义文,代旭冉,刘宏伟,杨丽,买春艳,于立强,刘朝辉,李洪杰,周阳,张宏军. 2021

[14]高产小麦品种川麦42产量性状QTL分析. 邓光兵,张海莉,李俊,万洪深,潘志芬,杨武云,余懋群,龙海. 2017

[15]多个环境下小麦千粒重QTL定位的稳定性分析. 王瑞霞[1,张秀英,吴科,钱兆国,闫长生. 2012

[16]小麦苗期生物量和光合参数响应光强的遗传分析. 李宏伟,王贵,郑琪,李滨,景蕊莲,李振声. 2015

[17]小麦纹枯病抗性QTL的SSR标记研究. 任丽娟,蔡士宾,汤頲,吴纪中,周淼平,颜伟,马鸿翔,陆维忠. 2004

[18]水稻胚芽鞘长度与抗旱性的关系及QTL定位. 胡颂平,杨华,邹桂花,刘鸿艳,刘国兰,梅捍卫,蔡润,李名寿,罗利军. 2006

[19]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胚芽鞘长度和株高的效应. 唐娜,姜莹,何蓓如,胡银岗. 2009

[20]抗旱、耐深播冬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研究. 宁东贤,王睿,杨秀丽,张定一,肖俊红,闫翠萍,曹勇,逯腊虎.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