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侯文通
作者: 侯文通;杨俐苹;陈茹梅;张少军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植酸酶基因;玉米;土壤有机磷;植株磷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3 年 39 卷 08 期
页码: 1360-13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转黑曲霉植酸酶基因(phyA2)玉米T9代纯合系及与之对应世代的阴性对照为材料,通过低磷土壤培养试验研究植酸酶基因(phyA2)对玉米利用土壤有机磷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施用植酸钠和不施磷的条件下,与阴性对照相比,转基因玉米根际土壤的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5.17%和5.48%,根际中等活性有机磷分别降低16.2%和28.2%;植株磷积累量分别增加140%和100%,各生长指标都明显好于阴性对照。说明遗传转化的黑曲霉植酸酶基因能提高玉米利用土壤有机磷的能力,增加玉米体内磷的积累,改善玉米的生长状况。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转植酸酶基因(phyA2)玉米磷素营养的初步研究. 侯文通,杨俐苹,白由路,范分良. 2014
[2]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初步研究. 侯文通,杨俐苹,白由路,代明,陈日远,李新柱,胡兆平. 2014
[3]石灰性土壤上VA菌根真菌对土壤有机磷矿化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 冯固,杨茂秋,白登莎,黄全生. 1993
[4]长期增施有机肥对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及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王静,王磊,张爱君,张辉,张永春. 2020
[5]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磷影响的研究进展. 文方芳,李菊梅. 2009
[6]饲料中维生素和无机盐对rBmNPV-Bm表达系统植酸酶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英文). 尚金燕,王冰,崔为正,吴小锋,张志芳. 2008
[7]精子载体法获得植酸酶转基因猪. 吴斌,戴建军,张廷宇,张树山,吴彩凤,顾晓龙,陈会兰,张德福. 2013
[8]植酸酶基因定性PCR检测方法及阳性质粒分子的构建. 李俊,刘信,曹应龙,武玉花,厉建萌,吴刚,张丽,卢长明. 2012
[9]农杆菌介导植酸酶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 刘琦,夏善勇,张军,段忠卫,刘鑫磊,李希臣. 2011
[10]黑曲霉3928植酸酶phy基因的克隆及全序列分析. 倪宏波,曲进,石星明,徐春厚. 2006
[11]玉米籽粒败育过程的能量代谢研究. 张凤路,崔彦宏,王志敏,赵明,王树安,赵久然,郭景伦. 2000
[12]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13]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 王明泉,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张长勇. 2014
[14]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吉林省应用浅析. 徐艳荣,杨贤成,林红,焦仁海. 2001
[15]不同玉米品种去留分蘖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6
[16]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17]肉牛日粮补锌对粗料纤维和玉米有机物瘤胃降解的影响. 王峰,莫放,黄应祥,王茂荣,苗朝华,陈瑶. 2008
[18]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何方. 2010
[19]河套灌区豆米双收一膜二用栽培模式初探. 杨文耀,张建中. 2004
[20]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CF5-11111的选育及抗病研究. 马春红,邵萍,李运朝,董文琦,崔四平,贾银锁,张文英.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虾青素的生物合成与产业化应用
作者:苗丽青;马旭辉;李素贞;陈茹梅;柳小庆
关键词:虾青素;生物合成;产业应用;递送系统
-
黄骅市冬枣和果园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分析与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作者:李丽梅;李红艳;陈勇达;岳雷;钱训;张嘉坤;郑振山;张少军
关键词:冬枣;重金属元素;风险评估
-
3个玉米黄叶突变体的光合特性研究
作者:袁钰涵;樊佳丽;杨文竹;陈茹梅
关键词:玉米;叶色突变体;光合作用;叶绿素合成
-
河北省设施黄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作者:张嘉坤;杨阳;郑振山;陈勇达;张少军;钱训
关键词:设施黄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
花青素玉米的育种进展
作者:杨文竹;陈茹梅
关键词:花青素;鲜食玉米;育种
-
玉米中Class Ⅰ和Class Ⅱ NAS蛋白之间的BiFC互作研究
作者:肖克;周晓今;陈茹梅;逄森
关键词:玉米;烟草胺合成酶;N端可变结构域;双分子荧光互作
-
溴氰虫酰胺和吡蚜酮在南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作者:李安英;张少军;陈勇达;赵旭东;李红艳;郑振山
关键词:溴氰虫酰胺;吡蚜酮;南瓜;残留消解;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