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辣椒间作群体对光能利用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俊强

作者: 王俊强;腾云飞;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辣椒;间作;光能利用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0 年 26 卷 13 期

页码: 109-1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玉米辣椒单作为对照,研究了东北地区玉米/辣椒间作不同间作方式和氮肥水平下群体的光能利用。结果表明:在群体形成期,3种间作方式行间透光率都有增加,其中2:5间作底部的透光率较小,表明辣椒活动层对光的截获率较高,提高了群体对光的利用程度;间作玉米植株中部与底部的透光率明显高于单作;间作玉米叶面积主要分布在80~200cm高度的空间内,占总叶面积的71.3%,此时辣椒叶层主要分布在30~60cm的空间内,占总叶面积的80.2%。二者占据不同的空间,配置"层次化",为光的透射创造条件。

分类号: S513`S641.3

  • 相关文献

[1]间作对高粱光合特征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刘思彤,张东娟,许锦,裴大顺,王佳旭,韩博,董建新,李亚军,滕达. 2023

[2]玉米/辣椒间作复合群体生理效应研究Ⅰ.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辣椒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宫秀杰,滕云飞,钱春荣,于洋,马军韬. 2010

[3]玉米种植密度与光能利用相关性的研究. 师臣,谭福忠,韩永武,徐磊,郑巍,杨柳. 2019

[4]棉-粮-油菜宽带轮作提升作物产量和光能利用率. 董明,张谦,王燕,王树林,冯国艺,梁青龙,祁虹**,赵贵元. 2024

[5]间作富集植物对辣椒Cd吸收累积的影响. 王丽,邵代兴,柴冠群,刘桂华,罗沐欣键,范成五. 2022

[6]我国辣椒的栽培季节与种植模式. . 2002

[7]伴矿景天间作方式对辣椒根围土壤镉迁移与有效性的影响. 王高飞,周鹏,王永平,王岩,林杉,邢丹. 2021

[8]B型烟粉虱对辣椒、芹菜、黄瓜寄主选择作用的研究. 钟苏婷,李耀发,秦玉川,高占林,潘文亮. 2009

[9]辣椒花生高效间作模式及适宜花生品种筛选研究. 原小燕,符明联,王建丽,李根泽,陆建美. 2016

[10]紫花苜蓿-花溪芜菁甘蓝-辣椒粮草间作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李娟,吴佳海,范高领,吴仙,牟琼,雷霞,冉伟男,徐景峨,王清峰. 2023

[11]玉米不同密度下间作大豆控草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 叶照春,何永福,陆德清,李鸿波,朱峰. 2015

[12]覆膜对玉米间作花生的影响. 马天进,李正强,吕建伟,胡腾文. 2015

[13]玉米与不同植物间作对田间氨挥发的影响. 聂胜委,陈源泉,隋鹏,高旺盛,黄坚雄,李媛媛,熊杰,史学朋,吴雪梅,孙自广. 2011

[14]间作玉米对大豆鼓粒期产量与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杨春杰,谭春燕,陈佳琴,刘作易,龚丽娜,朱星陶. 2015

[15]不同带幅对宽厢宽带玉米间作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韦思梅,韦应红,王万平,李翠生,胡廷会,吕建伟,马天进,李正强. 2016

[16]玉米-大豆间作行距对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朱星陶,谭春燕,陈佳琴,杨春杰,龚丽娜,刘作易. 2016

[17]我国玉米主要间作技术研究进展. 刘天学,张绍芬,赵霞,李潮海. 2008

[18]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刘洋,孙占祥,白伟,郑家明,侯志研,张莹,文凤. 2011

[19]不同间作比例对鲜食毛豆与玉米群体光合生理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涂晓杰,芦悦,宋书宏. 2014

[20]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单间作田间耗水规律研究. 张莹,孙占祥,李爽,冯良山,杨宁.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