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对土壤养分特征及夏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丽

作者: 郭丽;王广恩;李义红;史建硕;王丽英;李东晓;蒋龙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夏玉米;氮素;土壤养分特征;养分;吸收利用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23 年 38 卷 003 期

页码: 121-1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氮素供应对土壤养分特征及夏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差异的影响.在上茬冬小麦施氮量240 kg/hm2的大田条件下,夏玉米季设置4 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90 kg/hm2;N2:195 kg/hm2;N3:300 kg/hm2),以仓玉76 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地上部茎秆、叶片、穗轴干质量、土壤速效养分、植株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测定与计算,研究施氮量对不同性状的影响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施氮 0~195 kg/hm2,茎、叶、穗轴干质量随氮量增加而上升;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0~20 cm,20~40 cm的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同土层速效磷、钾影响无显著变化.不同施氮量下,茎、叶、穗轴和籽粒的氮含量、植株氮累积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籽粒氮累积量占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的59.4%~63.5%;施氮量对茎、叶、穗轴和籽粒的磷钾含量影响较小,植株磷钾累积量受干质量的正调控;氮素投入超过 195 kg/hm2,氮肥农学效率显著降低.采用直线加平台模型模拟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表明,施氮量高于189 kg/hm2,籽粒产量不再增加.因此,兼顾经济效益与农业生态效益,结合试验和模型模拟结果,最优氮素投入量控制在189~195 kg/hm2.

分类号: S143.1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灌浆期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聂胜委,黄绍敏,张水清,郭斗斗,张巧萍. 2013

[2]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吸收利用氮素的影响. 聂胜委,黄绍敏,张水清,郭斗斗,张巧萍. 2012

[3]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对杂交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江学海,罗德强,周维佳,涂丹. 2009

[4]不同施氮量对设施甜瓜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刘志刚,任红松,李海峰,张以和,买买提·艾合买提,胡西旦·买买提,努尔孜叶古丽·马合木提,阿木提·库尔班,王瑞华,甘付华. 2020

[5]猪粪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钱银飞,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关贤交,陈金,谢江,邓国强,彭春瑞. 2019

[6]不同氮素水平下夏玉米冠层光辐射特征的研究. 谭昌伟,王纪华,黄文江,朱小茜,刘良云,黄义德. 2005

[7]吨粮田夏玉米高产的密度与氮素效应研究. 汪芝寿,曹承富,孔令聪. 1993

[8]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氮素淋溶与挥发影响的原位研究. 李宗新,董树亭,王空军,张吉旺,刘鹏,王庆成,刘春晓. 2007

[9]错株种植对密植夏玉米碳氮分配的影响. 张美微,穆蔚林,郭涵潇,李川,张盼盼,何佳雯,牛军,乔江方. 2024

[10]基于高光谱的夏玉米氮含量及产量估测模型. 王甲辰,梁丽娜,王学霞,陈延华,曹兵,倪小会. 2020

[11]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姜超强,王火焰,卢殿君,周健民,王世济,祖朝龙. 2018

[12]夏玉米亩产吨粮的理论与实践. 王忠孝,王庆成,牛玉贞,张军,徐庆章,高学曾,李登海. 1993

[13]祁连山高寒牧区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特征与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研究. 姚喜喜,宫旭胤,白滨,张利平,郎侠,吴建平. 2018

[14]甘肃省武山县土壤养分特征及综合肥力评价. 吴科生,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卢秉林,杨蕊菊. 2021

[15]菠萝蜜高产园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孙燕,杨建峰,谭乐和,王华,董云萍,王晓阳. 2010

[16]整治区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肥力适宜性等级评价. 徐大兵,邓建强,刘冬碧,侣国涵,彭成林,袁家富,赵书军,王瑞. 2014

[17]马缨丹入侵对草坪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刘万学,万方浩,李正跃,陶玫,孙蔚青. 2009

[18]菜鳝种养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杜志钊,樊海丹,吕卫光,李双喜,张翰林. 2024

[19]优质烟田土壤营养特征及根系特征分析. 李贻学,刘嘉芬,李新举,宋承鉴. 2000

[20]2021年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的土壤养分特征数据集. 董琦,孙峰成,栗艳芳,李秀萍,李宝贺,任超,尹鑫,狄彩霞,刘婷婷.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