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同籽粒硬度小麦的比较蛋白组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培勋

作者: 刘培勋;马小飞;万洪深;郑建敏;罗江陶;蒲宗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籽粒硬度;TMT;蛋白质组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0 年 46 卷 08 期

页码: 1275-12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麦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粮食作物,为全球45亿人提供日常蛋白和能量摄入的20%。弄清小麦籽粒硬度遗传基础,对于改良小麦品质具有重大意义。为探讨不同硬度小麦种子的分子基础,本实验选用西南麦区2个硬度差异极显著的小麦品种川麦66和蜀麦969,从蛋白水平上分析其种子蛋白差异表达情况,利用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tandem mass tags)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及其功能和通路等富集情况。结果表明,鉴定并定量了有效蛋白6020个,其中显著差异表达蛋白113个,在软质麦川麦66中上调表达的69个,下调表达的44个。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共富集到65个GO条目,达到极显著富集水平的包括生物过程的1个条目、细胞组成的1个条目和分子功能的6个条目。推测营养库活性类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类蛋白和谷胱甘肽代谢途径类蛋白可能参与小麦籽粒硬度形成。籽粒硬度相关蛋白可能主要分布于细胞胞外区,具有防御作用。从系统发育分析推测, puroindolines蛋白及其同源蛋白,可能既作为小麦籽粒贮藏蛋白,同时还能作为酶抑制剂调控籽粒发育。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小麦籽粒硬度遗传机制提供了参考。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陕西小麦籽粒硬度及其基因型分析. 张晶,张晓科,王可珍,梁强,付晓洁. 2011

[2]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资源籽粒硬度基因等位变异的KASP检测. 杨子博,顾正中,周羊梅,王安邦,高平中,熊正海,刘畅,蒋学祥,沈业松. 2017

[3]小麦籽粒硬度的遗传分析. 姚金保,周淼平,马鸿翔,张鹏,张平平,杨学明. 2018

[4]小麦籽粒硬度QTL的分析. 周淼平,杨学明,张鹏,张平平,姚金保,何漪. 2022

[5]普通小麦籽粒硬度的分子标记研究. 丁茂予,马传喜,夏先春,陈锋,司红起. 2006

[6]小麦籽粒硬度及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张琪琪,万映秀,曹文昕,李炎,张平治. 2016

[7]不同硬度类型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郭世华,侯国峰,白彩虹,刘丽,马庆,岳淑芳,王秀娟,廉博. 2006

[8]黄淮麦区41个小麦品种(系)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 李春鑫,赵明忠,韩留鹏,高崇,李正玲,王艳,昝香存,胡琳. 2022

[9]新疆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及puroindoline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检测. 王亮,穆培源,桑伟,徐红军,庄丽,邹波. 2010

[10]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籽粒硬度QTL分析. 周淼平,杨学明,张鹏,宋桂成,张平平,何漪. 2023

[11]籽粒硬度Pinb基因反义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耿洪伟,曲延英,何中虎,夏兰芹,马林. 2005

[12]小麦硬度主效基因Pina和Pinb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夏兰芹,何中虎,陈新民,张庆祝,周阳. 2003

[13]四川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和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鉴定. 郑建敏,伍玲,李俊,万洪深,杨漫宇,罗江陶,刘廷辉,杨开俊,蒲宗君. 2018

[14]花粉管通道法获得转外源puroindoline基因小麦. 耿洪伟,何中虎,夏兰芹,陈新民,张庆祝,王德森. 2004

[15]小麦籽粒发育时期Puroindolines蛋白与硬度的关系. 常成,张海萍,李保云,刘广田. 2007

[16]小麦PIN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刘培勋,万洪深,郑建敏,罗江陶,蒲宗君. 2020

[17]多子房小麦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郭佳林,李政,张改生,王书平,宋齐鲁,李影,马守才,牛娜,王军卫. 2015

[18]小麦胚休眠中ABA信号转导的蛋白质组分析. 张海萍,常成,肖世和. 2006

[19]不同穗发芽抗性的小麦胚对ABA敏感性的蛋白质组分析. 孙果忠,张秀英,肖世和. 2005

[20]小麦胚休眠的蛋白质组分析. 孙果忠,张秀英,闫长生,肖世和.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