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白及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金亮
作者: 金亮;郭方其;付曼曼;吴超;李小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及(Bletilla striata);混伪品;分子鉴定;分子标记;DNA条形码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446-4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白及(Bletilla striata)的干燥块茎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由于其价格逐步走高,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白及混伪品。相对于传统的形态、理化、显微鉴定,分子鉴定较为快速、准确、客观。分子鉴定方法根据生物间的分子特征差异进行鉴定,不受自然环境、生长发育阶段等外部因素影响。本研究综述了分子标记、DNA条形码策略在白及鉴定上的应用:分子标记可鉴定白及及其近源物种,主要涉及ISSR、SCAR、SSR、SNP等标记;采用ITS2序列结合二级结构分析、ITS+ycf1序列可以鉴定白及属内及其他混伪品。本综述旨在为白及分子鉴定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分类号: S567.239
- 相关文献
[1]基于DNA条形码和特异性PCR技术鉴别蚂蟥及其常见伪品. 解盈盈,李军,汪冰,于雅萌,栾永福,梅桂雪,张全芳,戴忠,林永强. 2023
[2]凉茶药材布渣叶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鉴定. 汤欢,师玉华,屠鹏飞,郑希龙,孙伟. 2015
[3]ITS2序列鉴定甘草混淆伪品的研究. 白东东,李新圃,杨峰,罗金印,张行,李宏胜. 2019
[4]筛选金线莲种质资源的通用DNA条形码序列及鉴定其混伪品. 梅瑜,邱道寿,肖深根,彭淼,陈栋. 2019
[5]基于trnL-trnF基因序列鉴定10种枸杞属种质资源. 万如,王亚军,赵建华,马婷慧,石志刚. 2020
[6]思南茶园茶尺蠖的分子鉴定. 孟泽洪,李帅,赵兴丽,杨文,周玉锋. 2019
[7]不同植物DNA条形码对铁皮石斛鉴定能力的评价. 陈文强,汪小福,陈笑芸,彭城,徐俊锋,蔡健. 2021
[8]DNA条形码技术在田间常见蓟马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万方浩,张爱兵,闵亮,张桂芬. 2012
[9]稗属植物DNA条形码研究. 袁国徽,田志慧,李涛,钱振官,沈国辉. 2021
[10]基于psbA-trnH序列条形码鉴定21份枸杞属植物. 万如,王亚军,安巍,李彦龙,秦垦,赵建华,马婷慧,石志刚. 2019
[11]DNA条形码技术在黑龙江地区姬小蜂科物种鉴定中的应用与分析. 邵天玉,刘思竹,谢维欣,刘兴龙,李志勇,王克勤,朱朝东,刘丹. 2023
[12]蓟马的分子鉴定和种群遗传学研究进展. 何嘉,刘新芝,杜振勇,刘巧巧,李虎,杨海林,彩万志. 2023
[13]我国新入侵外来害虫美洲棘蓟马的外部形态和分子鉴定. 魏书军,马吉德,石宝才,宫亚军,刘静,康总江,陈学新,路虹. 2010
[14]分子标记在山葡萄品种鉴定上的应用现状. 宋慧芳,刘海双,李昌禹,艾军,张庆田,杨义明. 2016
[15]川芎种质鉴定标记开发和系统发育研究. 熊淼,袁灿,彭芳,陶珊,吴宇,施田田,余小芳,张超. 2020
[16]果蔗拔地拉及其芽变株系的SCoT、BPS和URP联合分子鉴定. 熊发前,刘欣,刘丽敏,罗丽. 2016
[17]鸦胆子的本草考证. 邹婧,庞玉新,杨全,王凯,范佐旺,吴红红. 2014
[18]混伪品对菟丝子RAPD结果的影响研究. 刘春生,阎玉凝,卢建秋,陶文静. 2000
[19]动物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及其在害虫种类鉴定中的应用. 张莉,苏生,吕召云,孟泽洪. 2014
[20]腐霉属DNA条形码初步探究. 韦继光,郭良栋,邓晖.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品种草莓花器与花粉特征变异及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忻雅;余霞奎;李小白;余红
关键词:草莓;花器;花粉;SSR标记;主成分分析
-
生姜提取物试纸对鲜食无花果的保鲜作用
作者:刘莉;徐伟韦;钱继昌;金亮;李小白
关键词:生姜提取物;无花果;保鲜
-
氮肥增效剂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陶娟花;温苗;石其伟;张惠泽;金亮;马进川
关键词:水稻;氮肥;氮肥增效剂;氮肥利用率
-
切花多头菊耐低温品种筛选与组培苗生长差异
作者:徐智豪;付曼曼;丁晓瑜;吴超;郭方其
关键词:切花多头菊;浙江;低温;品种筛选;综合评价
-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情况研究——基于277份线上问卷结果分析
作者:金亮;王希龙;丁相江;魏广成;史鹏飞
关键词:预制菜;消费者认知;了解度;问卷分析;交叉分析
-
蓝莓无糖组培关键技术因素研究
作者:陈相涛;陈芳芳;王方;郇伟伟;李洁;李小白
关键词:蓝莓;无糖组培;植物生长调节剂;固液比;抑菌剂
-
菊属花茶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黎侠;童健全;叶立红;张薇;郭方其;付曼曼;林森洪;吴超
关键词:菊属花茶;活性成分;氧化能力;还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