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乳酸菌发酵甘薯渣产物组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丽君

作者: 张丽君;木泰华;马梦梅

作者机构: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关键词: 甘薯渣;乳酸菌;发酵产物;理化特性;灰色理论加权关联度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98-1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提高甘薯淀粉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水平,本试验以植物乳杆菌(Lp)、干酪乳杆菌(Lc)、保加利亚乳杆菌(Lb)、戊糖片球菌(Pp)、嗜热链球菌(St)、商业植物乳杆菌(SZ)6种乳酸菌分别对甘薯渣进行发酵,系统分析不同发酵产物的pH值、总酸含量及营养功能成分,并采用灰色理论加权关联度对甘薯渣发酵产物进行综合营养评价,筛选适宜发酵甘薯渣的乳酸菌菌种。结果表明,6种乳酸菌的发酵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Lb组pH值最低(3.15),Lc组总酸含量最高(27.90);同时,不同乳酸菌对发酵产物中营养功能成分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Lb组乳酸含量最高(11.60 mg·mL-1),SZ组乙酸含量最高(66.99μg·mL-1),Lb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最高(0.74 g·100 mL-1),St组总酚含量最高(146.87μg GAE·mL-1)。与未发酵样品相比,Lc组游离氨基酸总量提高了3.71倍;所有发酵产物中的Mg、Ca、Fe、Zn、Se等矿物质元素含量均显著提高。进一步通过灰色理论加权关联度分析发现,Lb和Lc发酵甘薯渣产物的综合营养价值较高。本研究结果为乳酸菌应用于甘薯渣发酵制备功能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TS239

  • 相关文献

[1]TMR青贮中存在的乳酸菌对意大利黑麦草青贮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王超,西野直树,金海,薛树媛. 2017

[2]益生菌发酵产物对闽东山羊生产性能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陈鑫珠,张诚进,刘远,颜俤,李文杨,翁伯琦. 2017

[3]东北酸菜发酵乳酸菌的筛选及评价. 赵玉娟,刘才子,高岩松,赵子健,高磊,杨舸,王超,李盛钰. 2024

[4]盐渍池深度对渍菜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谢思,郭川川,蒋艾廷,钟小廷,赵楠,刘荣霞,李般程,马钤. 2022

[5]燕麦发酵饮料乳酸菌菌种的筛选. 赵福利,钟葵,佟立涛,刘丽娅,周闲容,周素梅. 2015

[6]甘薯渣膳食纤维酶解法提取工艺研究. 朱红,孙健,张爱君,钮福祥,徐飞. 2008

[7]甘薯渣酶法生产葡萄糖的技术研究. 吴允山,郭军,严共鸿,魏东旺,葛福祥. 2014

[8]甘薯渣营养价值及其饲料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于翔,陈宁,王嘉盛,吴非凡,王梦芝. 2021

[9]甘薯渣高值化发酵转化利用研究进展. 朱莉莉,木泰华,马梦梅,赵国华. 2022

[10]挤压膨化提高甘薯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研究. 单成俊,周剑忠,黄开红,王英,李莹. 2009

[11]甘薯渣同步糖化发酵生产酒精的工艺优化. 王贤,张苗,木泰华. 2012

[12]从甘薯渣发酵醪液中制备的膳食纤维的物化特性研究. 王贤,木泰华. 2011

[13]甘薯果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魏海香,梁宝东,木泰华. 2008

[14]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甘薯渣膳食纤维的研究. 孙健,钮福祥,岳瑞雪,徐飞,张毅,朱红. 2014

[15]10种甘薯渣及其筛分制备的膳食纤维主要成分分析. 韩俊娟,木泰华. 2009

[16]从甘薯渣发酵醪液中制备的膳食纤维的物化特性研究. 王贤,木泰华. 2012

[17]甘薯果胶的乳化特性研究. 梅新,木泰华,郭庆. 2010

[18]甘薯淀粉加工废渣制备复合寡糖的条件优化及其活性评价. 董向艳,李静梅,石波,彭晴,乔宇,Ojokoh Eromosele,张迷敏. 2014

[19]富含甘薯膳食纤维酸奶的发酵工艺研究. 岳瑞雪,钮福祥,孙健,徐飞,朱红,王洪云,张毅,张文婷. 2017

[20]甘薯渣的饲用价值及应用. 梁陈冲,于会民,王月超,陈宝江.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