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谭俊峰
作者: 谭俊峰;林智;彭群华;郭丽;吕海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降血压;绿茶;茶粉;超微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12 年 32 卷 05 期
页码: 461-4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对γ-氨基丁酸(GABA)超微绿茶粉进行辅助降血压功能评价。动物实验设低、中、高(0.83、1.67、5.00 g/kg)3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10、30倍。另设高血压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动物高剂量对照组。经口连续给予样品30 d,结果显示:高剂量组(5.00 g/kg)的血压从第2周后开始一直低于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模型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而对SHR大鼠心率无显著性影响;同时样品对正常动物的血压及心率均无影响。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超微绿茶粉对高血压动物具有辅助降血压功能。
分类号: TS201.2
- 相关文献
[1]小麦超微粉体种衣剂技术研究. 解惠光,吕云波,郑铁军,晏晖. 1997
[2]乙福酮超微粉体种衣剂对小麦和玉米前期病虫害防治效果的研究. 郭玉莲. 2000
[3]高密度石磨粉碎对绿茶理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谭俊峰,彭群华,林智,吕海鹏,郭丽. 2010
[4]功能蘑菇研究成功-食用菌发展的新趋势. 曹德宾. 2014
[5]花生肽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李宁,石爱民,刘红芝,刘丽,胡晖,王强. 2017
[6]苋籽ACE抑制肽降血压的体外评价. 周家华,刘春英,赵毅,何计国,陈飞平. 2014
[7]限抗背景下,金银花在开发替抗组学产品中的应用潜力. 张吉鹍. 2021
[8]影响红曲酒糟发酵物γ-氨基丁酸含量的因子分析. 陈豪锋,朱兰琴,朱丹华,薛临生,张乃文,王用富,陈铭. 2010
[9]提取植物产品中γ-氨基丁酸的方法研究. 钱爱萍,颜孙安,林香信,陈卫伟. 2010
[10]不同杀青方式对茶样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沈强,潘科,郑文佳,罗显扬,张建. 2013
[11]福建产太子参氨基酸成分分析. 陈体强,吴锦忠,钱爱萍. 2007
[12]不同基因型龙眼果实中γ-氨基丁酸含量分析. 郑少泉,姜帆,黄爱萍,高慧颖,邓朝军,陈秀妹,郑金贵. 2008
[13]γ-氨基丁酸降压机理研究进展. 潘科,冉登培,沈强,罗显扬,郑文佳. 2013
[14]富含γ-氨基丁酸降压功能茶的研究进展. 沈强,罗显扬,潘科,郑文佳. 2011
[15]不同品种荔枝果肉游离氨基酸及香气组分分析. 杨苞梅,姚丽贤,李国良,周昌敏,何兆桓,涂仕华. 2014
[16]氮气厌氧处理对茶叶γ-氨基丁酸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沈强,张建,罗显扬,郑文佳,喻云春. 2012
[17]纯种乳酸菌接种发酵辣椒综合品质特性研究. 王雪雅,吴华丽,丁筑红,蓬桂华,孙小静,彭邦远,张洪礼,尹智华. 2016
[18]红曲氨基酸成分分析. 陈丽艳,陈体强,吴锦忠. 2007
[19]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RT-HPLC法测定γ-氨基丁酸. 郑洪健,叶立斌,励建荣,韩晓祥. 2011
[20]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红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 吴琴燕,马圣洲,张文文,庄义庆.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农田土壤理化参数快速获取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齐江涛;程盼婷;高芳芳;郭丽;张瑞瑞
关键词:土壤理化参数;光谱分析;电磁感应;探地雷达;卫星遥感;快速感知
-
基于代谢组学的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解析
作者:于帅;许继业;胡争艳;高健健;陈丹;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绿茶;热加工过程;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成分
-
动态顶空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挥发性成分
作者:李玮轩;解东超;邵晨阳;张悦;吕海鹏;林智;杜琪珍;朱荫
关键词:烘青绿茶;茶树品种;挥发性成分;动态顶空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关键嗅感物质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冬桑复合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作者:孙淑娟;施江;李汉兴;刘露民;彭群华;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冬桑复合茶;香气;非挥发性成分;代谢组学
-
猪粪和羊粪对盐碱障碍粮田冬小麦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天英;李义红;黄朋娟;张月辰;董伟欣;郭丽
关键词:有机肥;盐碱障碍粮田;冬小麦;生理特性;产量
-
竹沥茶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作者:许继业;彭佳堃;高健健;李亚隆;孙若璠;易景波;匡蓓;戴伟东;谭俊峰;林智
关键词:竹沥;茶;香气;滋味;血糖;血脂
-
云南特有"藤条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方成刚;杨高中;杨莹彪;张丽秋;陈霞;李连超;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藤条茶;感官审评;化学成分;挥发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