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光身稻品种的利用与超高产品种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培松

作者: 胡培松;唐绍清;罗炬;黄发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光身稻;超高产;水稻育种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9 年 25 卷 01 期

页码: 32-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现行高产品种的产量已到了很高的平台。结合水稻超高产品种选育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二高一早”超高产育种的设想,并就相关种质进行探讨,分析了“中秆高抗倒伏”及“群体高效光能利用”新种质对超高产育种的重要性。对Lemont等15份美国大面积推广光身稻品种、特青等73个中国高产品种及双亲杂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①美国光身稻具有极强的抗倒伏性;②杂种F_1优势十分明显,其中株高及每穗粒数超亲尤为突出;③杂种后代中易获得高抗倒伏、偏大穗的中秆材料;④美国光身稻所携带的半矮秆基因与中国品种可能不同。通过研究,作者认为美国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光身稻材料是超高产育种的理想素材。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香型优质光身稻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 刘国民,高必军,文绍山. 2009

[2]优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星光S的选育. 杨冬奇,汤国华,陈煦,黄凤林,彭国兴,粟洪. 2012

[3]光身稻两用核不育系光153S的育性特性观察. 张建新,黄建鸿,陈建民,胡昌泉,洪伟雄,程天杰. 2005

[4]光身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光153S的选育. 张建新,黄建鸿,陈建明,胡昌泉,程天杰. 2006

[5]光身稻的培养特性研究. 赵成章,杨长登,吴连斌,戚秀芳,黄发松,胡培松,罗矩. 1999

[6]灰色系统理论在水稻育种性状选择上的应用研究. 丁成伟,刘超,王健康,孙克新,郭荣良,吴玉玲,独凤荣. 2001

[7]浅谈钦州市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及对策. 梁霞丽,宋国显. 2015

[8]河北省水稻育种目标及发展策略. 冯瑞光,孟令起. 2007

[9]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 保进水稻高产. . 2011

[10]江西水稻育种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陈大洲,江莉,刘红安,裴桂兰. 2006

[11]植物新品种保护与杂交水稻育种创新的思考. . 2008

[12]黑龙江省水稻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孙羽,王萍,王麒,曾宪楠,卞景阳,冯延江. 2011

[13]野生稻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动态. 邓启云,陈立云. 2006

[14]中国水稻育种的现状和展望. . 2006

[15]技术引进与中国农业科技的现代化——以近代水稻育种为中心. 夏如兵. 2010

[16]近代中国水稻育种科学发展及主要水稻育种科学家研究. 李昕升,王思明,丁晓蕾. 2014

[17]基于商业化育种理念的水稻育种综述. 杨国才,周雷,陈志军,刘凯,徐华山,李三和,闸雯俊,李培德,游艾青. 2017

[18]香稻核心种质绥香粳9230在寒地水稻育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高世伟,聂守军,刘晴,刘宇强,常汇琳,马成,刘宝海,闫春艳,王翠玲,许佳莹,徐明岩,孙中华,宗天鹏,杨广益,史淑春,熊琰,陈秋明. 2019

[19]应用51—A型近红外光谱仪快速测定水稻蛋白质含量定标研究. 于锡诏,文素光,林鹤. 1987

[20]中日水稻耐寒抗病优质高产育种合作研究. 蒋志农,井上正胜. 198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