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甘薯还原糖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对颗粒全粉色泽影响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成

作者: 王成;木泰华;何伟忠;孙红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还原糖含量;PPO活性;甘薯颗粒全粉;色泽

期刊名称: 食品科技

ISSN: 1005-9989

年卷期: 2014 年 02 期

页码: 144-1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比较分析鲜甘薯中的还原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对甘薯颗粒全粉色泽影响程度,在分别测定了56个不同品种鲜甘薯还原糖含量、PPO活性以及由这些品种所制备甘薯颗粒全粉色泽(L*、a*、b*值)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四分位差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法对鲜甘薯还原糖含量和PPO活性与L*、a*、b*值的离散程度及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鲜甘薯还原糖含量与PPO活性的离散程度均较高,且与鲜薯还原糖含量相比,PPO活性对甘薯颗粒全粉色泽的影响更大。

分类号: TS215

  • 相关文献

[1]甘薯颗粒全粉专用品种筛选指标的初步研究. 何伟忠,木泰华,于明. 2010

[2]甘薯颗粒全粉游离淀粉含量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何伟忠,木泰华,孙艳丽. 2007

[3]甘薯颗粒全粉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 何伟忠,木泰华,于明. 2010

[4]不同生态环境下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分析. 张凤军,张永成,田丰. 2007

[5]马铃薯新品种-晋薯13号. 李荫藩,王春珍,张翔宇,陈云. 2004

[6]基于稀酸预处理和库德毕赤酵母发酵的蜈蚣藻多糖利用制备生物乙醇研究. 丘仪,杨贤庆,李春生,戚勃,赵永强,潘创,陈胜军. 2024

[7]果胶酶苎麻脱胶:一种生产还原糖的新途径. 马世航,成莉凤,冯湘沅,杨琦,席果果,彭正红,段盛文. 2024

[8]黑小麦面片加工过程中色泽变化研究. 党斌,张国权. 2011

[9]黄淮麦区小麦品种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检测及分布. 杨子博,顾正中,周羊梅,王安邦,罗伯祥,沈业松. 2016

[10]丝瓜多酚氧化酶PPO基因家族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朱海生,康娟,刘建汀,陈敏氡,李永平,王彬,林碧英,温庆放. 2018

[11]青海地区不同品种(系)马铃薯块茎褐变规律的研究. 张璐,纳添仓,叶广继. 2022

[12]棉花多酚氧化酶基因GhPPO1的克隆及在棉铃虫取食诱导反应中的作用. 麻巧迎,张帅,吕丽敏,雒珺瑜,王春义,崔金杰. 2014

[13]抗坏血酸对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的研究. 常成,张海萍,尤明山,李卫华,刘广田,李保云. 2007

[14]新疆小麦品种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布. 王亮,穆培源,徐红军,庄丽,桑伟. 2008

[15]小麦籽粒PPO同工酶及其活性分析. 常成,张海萍,李保云,刘广田. 2007

[16]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研究. 黄建琴,王文杰,丁勇,袁自春,王烨军,胡善国,叶靖. 2005

[17]新疆主栽马铃薯品种PPO活性比较及其切片随时间变化褐变规律研究. 邹淑萍,张健,许铭强,孟伊娜,马燕,张谦. 2017

[18]山东部分小麦种质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分析. 周娟,隋新霞,李根英,樊庆琦,郭栋,楚秀生,黄承彦. 2013

[19]不同色价山葡萄总酚及相关酶活性的比较分析. 赵滢,杨义明,王振兴,刘迎雪,许培磊,艾军,李晓艳. 2014

[20]湄江翠片加工工艺中香气与色泽的相关性初探. 申东,何萍.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