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二化螟的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曾云

作者: 曾云;唐善军;罗利成;高杜娟;徐海涵;佀小庆;周斌;戴耀擎

作者机构: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籼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武冈市农业农村局;安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效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科学

ISSN: 1006-060X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72-76

摘要: 为探索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于2021年对武冈市晚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治.通过对各处理二化螟成虫诱捕量、枯鞘率、枯心率及产量的调查,评价其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能显著降低二化螟成虫诱捕量(P<0.05),性信息素安装后0~42 d干扰率达95.28%~97.17%,安装42 d后干扰效果有所下降;在第42天更换1次性信息素后能持续起效,更新后干扰率可达92.52%及以上;从枯鞘率来看,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性信息素处理区的枯鞘率较低,表明其对防止二化螟为害有一定效果,其中8月24日和9月7日,仅用性信息素防治的处理防效达31.03%~40.22%;从枯心率来看,性信息素的防效与农药防效相当,但二者结合使用效果更好、更稳定,成熟期防效达62.34%;使用性信息素的处理能间接增加水稻产量,增产率在10.00%以上.由此可知,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干扰二化螟成虫交配,防治效果明显,结合1~2次农药防治,能有效防治二化螟为害.

分类号: S435.112.1

  • 相关文献

[1]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控云南保山水稻二化螟田间试验. 秦得强,吴永丽,李贵勇,杨从党,罗雁婕,沈云峰,何成兴,吴文伟. 2023

[2]氯虫苯甲酰胺与几种药剂混配对水稻二化螟田间防效探索. 伏荣桃,姚晨涛,蒲若庆,陈宇,王剑,陈诚,何高春,闭秋丽,卢代华. 2023

[3]20%三唑·辛硫磷EC防治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试验. 李家发,赵龙,王家立,苏军军,胡克英. 2005

[4]5种杀虫剂对二化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和防效. 戴长庚,李鸿波,魏琪,胡阳. 2022

[5]4种施药器械对水稻基部病虫害的防效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卢小平,肖冬芽,甘贱根,郑金球,兰欠牛,兰波,黄水金,李湘民. 2018

[6]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和诱捕器组合的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左文,巩中军,祝增荣,杜永均,陈灿,程家安. 2008

[7]二化螟雄蛾交配行为与精巢大小的关系. 冯波,郭前爽,姚晓明,李迪,程建军,陈庆华,杜永均. 2019

[8]日龄和交配状态对二化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的影响. 郭前爽,王春荣,宋显东,冯波,陈庆华,杜永均. 2019

[9]性信息素和EpNPV及农药对茶毛虫的防效. 崔林,刘月生,韩宝瑜. 2007

[10]几种混配药剂防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王峰. 2012

[11]微胶囊迷向剂飞机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 帕尔哈提·吾吐克,张磊,主海峰,李世强,范仁俊,王滔,赵腾. 2014

[12]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杨林,陈沫,杨晓容. 2013

[13]一种采集水稻二化螟卵(块)的高效简便新方法. 沈君辉,刘光杰,徐鹏,易宗强. 2004

[14]水稻二花螟综合防治技术. 张晓波,李洪刚. 1999

[15]50%螟纹杀克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中后期螟害的药效试验. 赵桂东,李茹,周玉梅. 2001

[16]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应用研究. 黄水金,秦文婧,刘辉. 2009

[17]25%毒·辛乳油防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李茹,赵桂东,付佑胜,熊战之. 2010

[18]二化螟越冬幼虫在稻株内的分布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黄水金,刘剑青,秦文婧,张华满,陈琼. 2010

[19]98%巴丹可溶性粉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及纵卷叶螟试验报告. 李茹,赵桂东,汪立新,陈太虎,郭小山. 2007

[20]水稻品种抗二化螟及其生化基础研究. 刘光杰,沈君辉,姚鹏程,丁清华.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