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浓香亚麻籽油的呈香特征解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彬宏

作者: 袁彬宏;贾懿敏;杨旖旎;陈亚淑;周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主栽品种;浓香亚麻籽油;感官评价;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3 年 008 期

页码: 90-1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 选取全国不同产区的28个主栽品种为对象制备浓香亚麻籽油,并对其风味特征进行分类。方法 运用评估适合项目法(rate-all-that-apply method, RATA)建立亚麻籽油感官描述词并进行感官评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浓香亚麻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OPLS)将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与感官评价结果进行关联。结果 浓香亚麻籽油主要呈现出焦糊味、油脂味、烤香味、海鲜味和香油味,从28种浓香亚麻籽油中共检测出8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48种物质具有香气贡献,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有29种[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1],不同的香气属性与不同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结论 基于风味导向可以将28种浓香亚麻籽油大致分为3类,第1类(晋亚24号、坝选3号等)哈喇味较重,主要与(E)-2-戊醇、己醇、1-戊烯-3-醇等醇类物质有关,第2类(陇亚13号、坝亚13号等)主要呈现烤香味和海鲜味,第3类(晋亚10号、宁亚21号、陇亚10号等)主要呈现出谷物味、焦糊味和油脂味,焦糊味、烤香味主要由2-乙基-6-甲基吡嗪、2,6-二乙基吡嗪、2-乙酰基-3-甲基吡嗪等吡嗪类风味物质构成,油脂味、海鲜味主要由(E,E)-2,4-庚二烯醛、(E)-2-己烯醛、(E)-2-辛烯醛、1-戊烯-2-酮、2(5H)-呋喃酮等醛酮类风味物质构成,谷物味主要与二甲基二硫醚关系最密切。

分类号: TS227%O657.63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豆芽品质特性的综合分析. 毕伟伟,赵贵兴,夏晓雨,王广金,卞开鑫,张丰屹. 2021

[2]新疆主栽冬小麦品质特性与普通馕感官评价的关系. 曹俊梅,哈力旦·依克热木,刘娜,刘联正,周安定,吴新元,聂石辉,张新忠,芦静,布热力汉·托合提. 2020

[3]发芽及挤压膨化对糙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陈焱芳,张名位,张雁,邓媛元,魏振承,唐小俊,刘光,李萍. 2021

[4]基于SHS/GC-IMS、OAV值结合多元统计学的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特征香气构成差异解析. 施友志,潘勇,杜甫,赵泽玉,李子玮,王琰琰,袁晓龙,张忠锋,庞雪莉,王剑. 2023

[5]发酵盐厌氧菌YL9-2对鱼露发酵过程中品质和风味的改善作用. 李文静,李春生,王悦齐,陈胜军,赵永强,吴燕燕,李来好. 2022

[6]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隔年东北酸菜风味鉴别研究. 韩艳秋,叶春苗,王琛,张晓黎,李潇,高雅. 2023

[7]肉风味前体物质与风味品质的关系研究进展. 李敬,杨媛媛,赵青余,汤超华,秦玉昌,张军民. 2019

[8]真空冷冻干燥对柠檬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保留的影响. 谢焕雄,胡志超,王海鸥,陈守江,扶庆权. 2018

[9]基于HS-GC-IMS的无核黄皮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孟祥春,耿星,黄泽鹏,贺立红. 2022

[10]优质优价形势下温州蜜柑与桩柑的若干管理差异. 石学根,刘春荣. 2012

[11]湖北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 陈庆红. 2014

[12]15个梨主栽品种的抗寒性鉴定. 李俊才. 2009

[13]杨梅季后话杨梅:台州杨梅产业要理性发展. 陈方永. 2005

[14]贵州马铃薯主栽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谈孝凤,金星,袁洁,卢瑶,吴石平,杨光灿,杨盛桂,江健. 2009

[15]广西旱地甘蔗养分吸收参数研究. 朱秋珍,苏群忠. 1998

[16]不同地区玉米杂交种在俄罗斯阿穆尔州第一积温带的光合作用特征. 赵念力. 2005

[17]贵州省水稻主栽品种抗稻曲病性鉴定与评价. 何海永,谭清群,陈小均,杨学辉,吴石平,王莉爽,袁洁. 2013

[18]青海省主栽品种对小麦黄矮病的抗性鉴定. 闫佳会,郭青云,姚强. 2014

[19]科学修剪稀植大冠苹果树. 周润生. 1996

[20]新疆籽瓜主栽品种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武冬梅,李冀新,赵志永,姬勇.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