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紫花苜蓿根系性状与秋眠性的关系及其抗寒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志英

作者: 刘志英;李西良;李峰;陶雅;刘磊;王宗礼;孙启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花苜蓿;秋眠性;根系性状;异速生长;抗寒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5 年 48 卷 09 期

页码: 1689-17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秋眠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对晚秋生长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根系是紫花苜蓿越冬的主要功能器官,秋眠性与其越冬具重要关联,但对于如何通过根系性状的越冬特征来实现抗寒效应,仍不清楚。文章中从根系性状越冬反应的角度,探究秋眠性对紫花苜蓿抗寒性的作用过程。【方法】采用11个标准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以紫花苜蓿在中国适宜分布区中较为寒冷的中温带地区为例,通过标准主轴分析(standardized major axis,SMA)等方法,研究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各根系性状在越冬过程的差异化响应及其异速生长关系,进一步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等方法,研究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通过根系策略来实现其抗寒效应的关键作用因子。【结果】(1)随着秋眠性的减弱(即秋眠级提高),越冬紫花苜蓿根颈直径和侧根数显著减小(P<0.05),秋眠性较强的紫花苜蓿具有增强储藏的表型特征,而主根直径、侧根直径等则随着秋眠性的减弱而显著趋于增大(P<0.05),侧根数量与侧根的其他特性表现一定的权衡关系(P<0.05);(2)受秋眠级的影响,根系性状之间表现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主要表现在根颈入土深度、侧根位置、侧根数等性状之间,其异速生长斜率与1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根系性状在越冬期间对秋眠级具有不同的响应策略;(3)紫花苜蓿越冬率与秋眠级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并非线性响应,而是呈现逻辑斯蒂曲线变化特征,1—5秋眠级趋于稳定在高越冬率水平(>95%),中间级别5—8级的越冬率逐渐急剧减小(50%—70%),9—11级在中高纬度难以越冬(<5%);(4)影响紫花苜蓿越冬率的正向贡献因子是根颈直径、侧根数(P<0.05),而主根直径、侧根直径等因子的提高反而降低了紫花苜蓿的抗寒性(P<0.05),根系直径等性状并非决定抗寒能力的主导因子。【结论】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的根系性状表现出对越冬低温胁迫的差异化响应特征,不同性状具有异速生长关系;紫花苜蓿主要通过增加根颈直径和侧根数来提高其抗寒性,并不取决于根系其他表型性状的绝对大小;越冬期间,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根系策略的适应性变化,是实现其抗寒效应的重要途径。

分类号: S541.9

  • 相关文献

[1]紫花苜蓿秋眠性对低温驯化过程与越冬耐寒适应的作用机理. 刘志英,李西良,李峰,王宗礼,孙启忠. 2015

[2]紫花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申晓慧. 2013

[3]澳大利亚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 王绛辉,卢欣石,严秀将,张明军. 2007

[4]苜蓿秋眠性及其与抗寒性和产量的关系. 李向林,万里强. 2004

[5]紫花苜蓿秋眠性评价系统及其应用. 冯长松,王二耀,李文军,徐照学,王成章. 2015

[6]紫花苜蓿秋眠性的SSR标记关联分析. 刘希强,张涵,王学敏,仪登霞,王赞. 2018

[7]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对北京地区自然光周期的生长反应. 冯长松,王成章,李绍钰,卢欣石. 2011

[8]紫花苜蓿国家审定品种的产量、再生性、秋眠性及持久性测定分析. 于林清,云锦凤,萨仁,徐春波. 2006

[9]4个美国标准秋眠型苜蓿对自然光周期的生长反应. 冯长松,李锦华,李绍钰,卢欣石. 2011

[10]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苜蓿根系性状影响及抗寒效应研究. 冯鹏,申晓慧,李如来,张华,郑海燕,李志民,李增杰,姜成,孙力,郭伟,张英俊. 2017

[11]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根系性状与越冬率关联性研究. 王晓龙,杨瞾,来永才,李红,钟鹏,徐艳霞,柴华,李莎莎,吴玥,宋敏超,尤海洋,高海娟,米福贵. 2022

[12]不同秋眠等级苜蓿根系性状对越冬的影响. 王晓龙,杨曌,来永才,李红,钟鹏,徐艳霞,柴华,李莎莎,吴玥,宋敏超,周景明. 2023

[13]2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阿鲁科尔沁旗的生产性能评价. 梁庆伟,张晴晴,娜日苏,杨秀芳,孙德欣,潘翔磊,王昇. 2018

[14]四个紫花苜蓿品种对秋冬低温条件的生理适应性. 张小英,卫智军,陈立波,刘磊,褚文彬. 2008

[15]冷诱导转录因子AtCBF1转化紫花苜蓿的研究. 徐春波,王勇,赵海霞,米福贵. 2012

[16]6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对低温的响应. 王晓龙,杨曌,李红,来永才,钟鹏,徐艳霞,柴华,李莎莎,吴玥. 2022

[17]壳聚糖对苜蓿抗寒性及抗寒保护物质含量的影响. 滕泽,张玉霞,陈卫东,丛百明,田永雷,张庆昕,张永亮,王东儒. 2023

[18]控水处理对紫花苜蓿抗寒性影响的代谢组学分析. 徐洪雨,李向林. 2020

[19]不同品种苜蓿与无芒雀麦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申晓慧. 2017

[20]六种紫花苜蓿在高寒地区抗寒生理特性差异比较研究. 申晓慧,姜成,冯鹏,李如来,李建东,王强.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