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苜蓿栽培利用刍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启忠

作者: 孙启忠;柳茜;陶雅;李峰;徐丽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苜蓿;南苜蓿;清代;栽培利用;苜蓿史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码: 168-1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记载我国清代苜蓿的史料资源丰富。本研究采用植物考据学原理与方法,以记载清代苜蓿的相关典籍为基础,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考查清代苜蓿的栽培利用状况。结果表明,苜蓿是清代重要的作物或饲草,在华东、华北、东北和西北乃至陕川鄂毗邻地区均有苜蓿种植,据不完全考证,清代有21个省的176个县(州、府、地区等)种植苜蓿。苜蓿的考证亦受到清代学者的重视,雍正《畿辅通志》曰:"藤蔓菀,叶丛生,紫花,荚实。"徐松曰:苜蓿"今中国有之,惟西域紫花为异"。在清代亦有学者对苜蓿的名称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清代苜蓿的植物学与生长特性研究也比较突出,程瑶田和吴其濬开展了苜蓿植物形态学方面的研究,同时程瑶田还对苜蓿生长特性、物候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苜蓿的治碱改土和固氮肥田等生态特性在清代被广泛利用,并将苜蓿纳入了轮作制中,苜蓿的饲蔬两用性和本草性得到广泛利用,特别是在灾荒年里,苜蓿的食用性得到很好的体现;罗振玉提倡在僻远地区种苜蓿等绿肥作物以肥田,并建议引进国外苜蓿良种;为了保护苜蓿,陕西有些县村都制定了苜蓿保护条例;在苜蓿种植管理技术方面有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苜蓿适宜土壤的选择,利用苜蓿耐瘠薄、耐盐碱、抗风沙等特性,将苜蓿种植在了碱地、沙地、石地、淤地、虫地、草地和阴地等上;认识到了苜蓿种子的硬实性,并在播种前进行处理,掌握了苜蓿的适宜播种时间,并制定了苜蓿刈割制度,规范了苜蓿干草调制方法,强调苜蓿地的冬春季管理,在清代有了比较清晰系统的苜蓿农事月龄。

分类号: S541

  • 相关文献

[1]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苜蓿栽培利用刍考. 孙启忠,柳茜,陶雅,李峰,徐丽君. 2018

[2]隋唐五代时期苜蓿栽培利用刍考. 孙启忠,柳茜,陶雅,李峰,徐丽君. 2018

[3]隋唐五代时期苜蓿栽培利用刍考. 孙启忠,柳茜,陶雅,李峰,徐丽君. 2018

[4]我国明代苜蓿栽培利用刍考. 孙启忠,柳茜,李峰,徐丽君,陶雅. 2018

[5]我国古代苜蓿物种考述. 孙启忠,柳茜,李峰,陶雅,徐丽君. 2018

[6]我国古代苜蓿的植物学研究考. 孙启忠,柳茜,李峰,陶雅. 2016

[7]苜蓿的起源与传播考述. 孙启忠,柳茜,李峰,陶雅,徐丽君. 2019

[8]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栽培利用考述. 孙启忠,柳茜,陶雅,李峰,徐丽君. 2019

[9]明清时期方志中的苜蓿考. 孙启忠,柳茜,李峰,陶雅. 2017

[10]我国近代苜蓿栽培利用技术研究考述. 孙启忠,柳茜,陶雅,李峰,徐丽君. 2017

[11]光周期与种质特性对南苜蓿初花期的影响. 陈祥,魏臻武,任海龙,乔志宏. 2016

[12]光叶紫花苕和南苜蓿青贮技术研究. 洪开祥,黄琴,张建波,龙忠富,赵相勇. 2015

[13]紫花苜蓿. 张文淑. 2002

[14]安徽地区一年生豆科牧草与速生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比较的初步研究. 刘洋,王梦洁,许冬梅,梅泽军,徐智明,杨烈. 2024

[15]菜苜蓿. 张德纯. 2011

[16]耐热粳稻新品种热粳优35的示范表现与利用建议. 樊仕勇,邹浩,雷扬,王骞,吴毓,凌佳虎. 2013

[17]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移民过程考探. 云和义. 2012

[18]清代苏南学田与庙田的捐赠态势——以地方志为中心的探讨. 葛小寒. 2016

[19]清代皇帝害虫观念及其实用理性——以《清实录》为中心. 王昇,严火其. 2016

[20]清代“彩帨”的形制与图案. 梁惠娥,李坤元.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