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6SrDNA序列的致害性不同的褐飞虱种群内生共生细菌的初步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渭霞

作者: 王渭霞;赖凤香;罗举;洪利英;傅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褐飞虱;致害性;共生细菌;16SrDNA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SN:

年卷期: 2009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是中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其致害性的变异性往往导致原有的抗性水稻品种不再抗虫。近年来的研究初步表明,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可能与其致害性变异有关,但尚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拟通过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体内共生细菌16SrDNA序列的分析,比较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内生共生菌的差异,以期进一步探讨褐飞虱致害性变异与内生共生菌的关系。以在TN1(感虫对照)、Mudgo(含抗虫基因Bph1)和ASD7(含抗虫基因bph2)3个抗感特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上连续饲养了140代以上的3个致害性不同的褐飞虱种群为对象,通过内生细菌16SrDNA基因片断的序列分析,发现褐飞...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芽孢杆菌的引入对褐飞虱微生物群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渭霞,朱廷恒,赖凤香,魏琪,万品俊,何佳春,傅强. 2023

[2]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的蛋白质组分析. 王爱英,王渭霞,赖凤香,傅强. 2012

[3]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刺吸电位图(EPG)的比较. 潘建红,陈峰,何佳春,赖风香,傅强. 2011

[4]两个褐飞虱寄主种群对抗虫水稻品种IR56的致害性. 郑瑜,孙燕群,林晶晶,赖凤香,傅强. 2014

[5]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电子记录取食行为的比较. 潘建红,陈峰,何佳春,傅强. 2009

[6]褐飞虱生物型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顾正远,张存政,刘贤进,肖英方. 2001

[7]褐飞虱体内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徐红星,郑许松,杨亚军,王新,傅强,叶恭银,吕仲贤. 2014

[8]共生菌在褐飞虱致害性变化中的作用.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陶林勇. 2001

[9]褐飞虱IR56种群与TN1种群的营养物质含量比较. 郑瑜,万品俊,赖凤香,傅强. 2015

[10]褐飞虱越冬种群和田间种群的致害性比较.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唐健,张志涛. 1999

[11]褐飞虱IR56种群的致害特征. 郑瑜,何佳春,万品俊,赖凤香,孙燕群,林晶晶,傅强. 2016

[12]褐飞虱不同地理种群致害性监测. 陈峰,潘建红,罗举,赖凤香,傅强. 2008

[13]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的DNA多态性研究. 傅强,王桂荣,赖凤香,张志涛. 2004

[14]稻飞虱酵母类胞内共生菌的组织学研究进展. 陈法军,张珏锋,俞晓平. 2005

[15]不同褐飞虱寄主种群类酵母共生菌形态和数量的比较. 孙佳音,傅强,赖凤香,王渭霞. 2009

[16]我国褐飞虱生物型监测初报. 陶林勇,俞晓平,巫国瑞. 1992

[17]我国褐飞虱若干地理种群致害性的研究. 李波,何佳春,万品俊,赖凤香,王渭霞,孙燕群,蒋飞琴,陈斌,傅强. 2019

[18]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共生菌Arsenophonus感染率的影响. 陈宇,王渭霞,赖凤香,洪利英,孙燕群,傅强. 2012

[19]褐飞虱不同致害性种群体内共生菌18SrDNA部分序列比较. 张珏锋,吕仲贤,陈法军,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陈列忠,俞晓平. 2006

[20]褐飞虱越冬处群和田间种群的致害性比较. 吕仲贤,唐健.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