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GC-IMS分析两个槟榔种质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帆

作者: 刘帆;阚金涛;张玉锋;齐兰;周焕起;黄丽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槟榔;挥发性风味物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醇

期刊名称: 中国南方果树

ISSN: 1007-1431

年卷期: 2024 年 53 卷 002 期

页码: 75-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研究不同种质槟榔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采集白花和黄花两个槟榔种质雌花,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构建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比较2种槟榔雌花释放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种质雌花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72种,两者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差异主要集中在醇类和酯类.黄花种质雌花的醇类物质中乙醇、3-羟基-2-丁酮、异丁醇均高于白花种质3倍以上.白花种质雌花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是黄花的2.3倍,以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3-甲基丁酯为主;白花种质雌花的乙酸叶醇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甲酯相对含量也高于黄花种质.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根据槟榔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可以区分两种槟榔雌花.

分类号: S792.91

  • 相关文献

[1]基于电子鼻和GC-IMS技术分析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的风味差异. 史亚兴,董会,徐丽,樊艳丽,刘辉,史亚民,俞嫒年,高宁,赵久然,卢柏山,王荣焕. 2024

[2]基于GC-IMS和GC*GC-To F-MS技术分析产地对羊肚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周晓倩,李晓贝,张艳梅,周昌艳,任佳丽,赵晓燕. 2024

[3]彭波半细毛羊羊肉风味物质的鉴定与分析. 洛桑催成,次仁曲珍,平措班旦,格桑加措. 2023

[4]植物乳杆菌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红枣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李斌斌,李宇辉,刘战霞,吴洪斌,贾文婷,杨慧,刘成江,王俊钢,金新文. 2023

[5]异氰酸酯与醇类反应动力学研究概述. 杨鹏飞,李天铎,桑阳,李俊英,梁京芸. 2014

[6]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中的“醇”和“纯”. 张颖彬,刘栩,鲁成银. 2019

[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中的"醇"和"纯". 张颖彬,刘栩,鲁成银. 2019

[8]我国市售虾酱产品品质分析与评价. 田龙,赵玲,孙慧慧,胡梦月,赵玉巧,曹荣. 2024

[9]不同1-MCP处理方式对南红梨采后质地与风味品质的影响. 包特,张鹏,贾晓昱,吴迪,李江阔,魏宝东. 2024

[10]基于电子鼻和GC-IMS解析'阳光玫瑰'葡萄成熟过程香气特征差异. 谢林君,成果,张劲,张瑛,王海军,何洁,庞丽婷,周咏梅. 2024

[11]3种乌骨鸡肌肉中挥发性有机物差异分析. 屠云洁,栾德琴,单艳菊,巨晓军,刘一帆,姬改革,章明,邹剑敏,束婧婷. 2023

[12]不同成熟度的新鲜羊肚菌质地和风味分析. 张扬,集贤,巴宗,李凤美,罗莹,贺丽霞,贾强强,刘连强. 2025

[13]基于电子鼻结合GC-IMS分析浅渍黄瓜贮藏过程中的风味变化. 岳伟,王丹,王盼,赵爽,赵煜炜,赵文婷,赵晓燕. 2024

[14]基于GC-IMS和GC-MS比较不同桑叶茶的香气成分. 廖国钊,时小东,王嘉,吉子伍支,殷浩,吴劲轩,夏文银,张浩仁. 2025

[15]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不同加工工艺紫薯风味特性. 李盼盼,庞林江,吴列洪,王芳,程林润,张富仙,陆国权. 2019

[16]1-MCP对黄金百香果贮藏品质及风味变化的影响. 孟祥春,黄泽鹏,凡超,向旭. 2021

[17]克氏原螯虾不同可食部位风味成分分析. 周明珠,熊光权,乔宇,汪超,汪兰,吴文锦,李新,石柳,丁安子,黎彩. 2020

[18]黄金百香果采后贮藏过程品质分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征鉴定. 孟祥春,黄泽鹏,凡超,向旭. 2020

[19]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红糖和赤砂糖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 杨婷,王智能,杨柳,应雄美,尚试雄,崔杰,沈石妍. 2022

[20]GC-I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8个产区香椿挥发性成分差异. 张乐,张雅,史冠莹,赵丽丽,蒋鹏飞,王旭增,王赵改.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